当前位置在:首页 >联合会动态
胡适之访谈录:“适者纵横”而“之于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8-16 16:25:38

    2017年6月15日,飞机落地重庆时已是薄暮时分,山城细雨蒙蒙。北京这几天正值高温,没想到“火炉”重庆却清凉宜人,应邀参加“逐梦他乡重庆人”回乡活动的胡适之,身穿红黄蓝三色休闲运动装,像极了一个“阳光少年”。入住解放碑步行街区的海逸大酒店后,一放下行李,胡适之就说:“走,咱们吃火锅去!”

    穿过细雨中灯火璀璨的解放碑步行街,找到朋友早已订好的火锅店,刚落座,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在北京,我很少吃火锅,那味儿不对,只有咱重庆火锅才正宗!”胡适之如是说。

    胡适之是来参加“逐梦他乡重庆人”回乡活动的。历时两年多的“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至此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此次活动中有近200名被采访报道过的重庆人,应邀从世界各地回到山城重庆,其中有4名三峡之子,除了胡适之外,还有陈强、孙远华和邓晓琳。

    作为“逐梦他乡重庆人”的代表,胡适之回来了。“为什么这次我要回来?”他自问自答:“一是乡情友情,二是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来。作为三峡人,我确实是还在他乡逐梦路上打拼的人。”

    “逐梦他乡重庆人”的记者采访胡适之后写下一篇题为《从货车司机跨界为文艺策划人》的报道,货车司机到文艺策划人的角色转换并非故弄玄虚,确实是胡适之一路走来的奋斗轨迹。

    胡适之出生于重庆巫山两坪乡,从小喜欢唱歌,读高中时,他凭借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校园歌唱比赛中崭露头角;应邀在首届三峡民间艺术节上作为独唱参加演出。然而,高中毕业后的胡适之,却成了一名货车司机。

    胡适之至今为自己的驾龄感到自豪,他说:“我15岁就拿了驾照,当年的《万县日报》还作了报道。”他的父亲当时在巫山是有名的驾驶员,曾给时任县委书记开车,是父亲教会了他开车,虽然15岁拿驾照算是违规,在当年却成了新闻被报道出来。改革开放后,他家是原四川省万县地区买私家车的第一户人家。

    两年跑货运的经历,胡适之成了“万元户”,创业过程中的磨砺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阅历更为丰富。虽然长年开车跑长途,但他对音乐的酷爱从未减弱。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之认识了武汉歌剧舞剧院的老师,随后便开启了他的从艺之路。

    1988年,胡适之得知中央电视台正在为“金秋晚会”选拔青年歌手,便前往北京参加选拔赛。在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的专业歌手,顿然醒悟,自己以唱歌为谋生手段未必是明智选择,于是毅然作出决定,转型从事文艺活动策划,经朋友介绍,顺利进入了晚会节目筹备组,自此便真正踏上了关于文艺与文化产业的逐梦之路。

    此后的十年中,胡适之南下广东,在珠海经济特区创办了中外合资长江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策划举办了首届珠海模特大赛、中国东方小姐评选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活动,并被全国业界所关注。胡适之毫不讳言地说,创业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策划举办中国绿色汽车拉力赛时,时遇98特大洪灾,活动被迫取消。其间也曾遭遇过损失数百万元公司破产的劫运,他并没有因此沉沦:“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本来就两手空空,现在就算一无所有,也不过是回到原点,从头再来!”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胡适之再度回到北京,创办了北京大地飞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以及影视策划制作等。期间,他策划、创作、监制、出品了《信任你》、《中国好声音》、《唱响中国》、《中国好》等数十首被广为传唱的主旋律歌曲,担纲策划并摄制了多部城市及地方影视形象宣传片,并在全国各地策划导演制作了近百台各类大型文化演出活动。

    2015年,胡适之担纲策划与央视微电影频道合作,推出了“美丽中国”系列三百部微电影重点影像工程,通过“微时长、精制作、广传播”的推广形态,多角度展示中华大地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自然风景,向世界广泛传播美丽中国。同年6月,央视微电影重点影像工程“美丽中国”系列三百部微电影正式启动,分为《魅力百县》系列百部微电影、《璀璨丝路》系列百部微电影、《大地飞歌》系列百部音乐风景微电影。作为总导演、总出品人、央视微电影频道副总编辑,胡适之成了天南地北到处“飞”的大忙人。

    执着与坚守中,胡适之推出了一部部制作精良的能代表当今国内微电影水平的作品,为中国微电影艺术的发展助力。两年来,已经制作完成数十部作品,如《到沙漠来看海》、《翱翔吧骆驼》、《皇城假日》、《嫁花》、《爱在满山红叶时》、《三生有信》、《平湖道情》、《云端漫步》、《汉丰湖之恋》、《湖山谣》、《天上黄水》、《桃花渡》等。

    美丽中国频道的主题歌《美丽中国》,由胡适之作词,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走不完的风景,唱不完的情歌,我是真的真的醉了,美丽中国!是谁染绿了山?是谁叫醒了河?我是真的难分难舍,美丽中国!”他情不禁地唱起,把自己陶醉在了那如痴如醉的意境中……

    胡适之是个性情中人,在谈话中,总会不断地引出话题,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他下榻的海逸大酒店房间里采访时,讲到激动处,他竟一抬腿,半个身子坐到了书桌边上。眉飞色舞地继续讲…… 采访胡适之,自始至终都没有冷场。

     

    对话胡适之>>

“正能量地去做主流价值观的坚守”

    《三峡之子》:你的名字本来就叫适之吗?有个大文人也叫胡适之呢。

    胡适之:我的原名胡秋林,为什么改名“适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便走出三峡的我,只是巫山一个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的学生,以何行天下?何以闯天下?后来,基于对文学和艺术的喜爱和认知,亲历与实践,文化艺术便成了我的追求与目标,也成就了我一直从事的工作。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是我崇拜和敬仰的文化大家,一直深感自身文化欠缺和浅薄的我,便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更甚。由于对文化心生敬畏,因此一直躬谨谦行地学习,最让我受教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我信奉“适者有度、适者生存、适者纵横,而之于文化”,这就是我改为胡适之这个名字的由来。既用它来督促自己,也用它来勉励自己。

    《三峡之子》:你是怎样理解文化传承这一概念的?

    胡适之:一个民族的根基在于文明,一个国家的根基在于文化。没有哪个民族可以立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灭而没有先进文明的,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国运长久不衰而没有先进的文化。其实对文化的传承,就是对中国的文化自信、自强、自觉的传承。我说文化的自信、自觉,是因为有来自骨子里面的正能量,这个正能量可以理解为主流的、核心的价值观,是我们当下需要去宣扬、去传播、去放大的正能量。

    《三峡之子》:你认为应该怎样坚守主流价值观?

    胡适之:主流价值观不仅中国在讲,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在讲。它融合了一个民族集体经验的声音,也是一个民族历史身份、文化心理结构的确认和表达。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传播速度极快,更易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作为一个文艺和传媒工作者,我们自然要承担起这份使命,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脚踏实地的坚守正能量。当下的中国影视行业主旋律的影片逐渐让位于市场化的商业大片,但只有融合了审美性、文化性、思想性的影视文化作品,才能给观众更好的视觉感官和心灵的碰撞。

“真正想做一些创新和引领的事”

    《三峡之子》:“美丽中国”微电影现在有几部在同时开拍?

    胡适之:常态的有4部左右的微电影在各地同时开拍。我们给每个市县量身定制的微电影,大致是用20分到25分钟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峡之子》:在每个地方拍微电影用当地演员吗?

    胡适之:主要演员都是专业演员,每一个地方他们都希望融入当地的人文元素,在不影响影片整体艺术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尽量给予当地艺术人才和民间艺术家展示才华的机会。

    《三峡之子》:每一部微电影都是你亲自写主题歌?

    胡适之:是的,主要是作词和制作。微电影主题曲已写了40多首。

    《三峡之子》:你满意的主题歌有哪几首?

    胡适之:我都满意,用心了嘛。作词都是我,有几位朋友也是著名作曲家跟我固定合作。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的传播和点击量都不错,如去年为万州创作的歌曲《三生有幸》等作品也在央视栏目展映播出,得到各方好评。

    《三峡之子》:你拍的每一部微电影,你觉得它的核是什么?

    胡适之:人的真善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每个地方的人文和自然的美高度融合,让世界通过我们的三百部微电影,看到中国不同的地域、人文、自然风景和风情,聚合展示中国的美丽,让世界看到美丽的中国。

    《三峡之子》:300部做完还可以继续做下去?胡适之:那是肯定的。

    《三峡之子》:当初这个创意是你想出来的吗?

    胡适之:是我的创意。“微时长,精制作,广传播”加上“多快好省”是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特征。我们深入调研用微电影的艺术形式,聚合展示美丽的中国。前期创作深入实地采风,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情量身改编及创作。我觉得中国的对外宣传需要微电影这个工具。

    《三峡之子》:这个创意是哪一年形成的?

    胡适之:2015年上半年,时值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关于共建美丽中国的论述和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受此鼓舞,我们也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重新调整了关于公司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我们洞察到中国的微电影还处在萌芽状态,且充满无限活力与商业机会,我们真正想做一些对微电影创新和引领的事。

“三峡之子也要以文化为核”

    《三峡之子》:作为三峡之子中的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胡适之:三峡之子为什么吸引我们,我认为是故乡的文化、故土的根、故土的魂。人不管你到哪一步,有乡愁才能有情怀。三峡之子讲“乡情、友情、合作、共赢”,一切皆在于乡情。三峡之子联合会之所以能够凝聚大家,凝聚这些散落在三峡之外的老乡们,纽带是什么,就是乡情、友情。

    《三峡之子》:你认为三峡之子要以什么来作凝聚力?

    胡适之:三峡之子也要以文化为核,以善行为心。三峡之子这4个字是金字招牌,它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力量,它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我觉得三峡之子要有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没有这6个字,就不能称为三峡之子。

    《三峡之子》:你觉得三峡之子要发展必须要有文化内涵?

    胡适之:这是必须的。三峡之子能够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以"乡情、友情、合作、共赢"为根基,从而寻找一种文化,并上升到一种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力量。三峡之子这个品牌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然具有很好的口碑。但更需要用文化的力量来放大和提升。

    《三峡之子》:可以看得出你有非常浓厚的三峡故土情怀?

    胡适之:不管你到哪里,你永远有一个根,永远有一个魂,这个魂就是故土情怀。我也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但是我血液里面流淌的始终是故乡赋予我的正能量。不管走多远,人最终讲一个落叶归根,你拿什么来归根,这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故土情怀,文化是根基,情怀是梦想。没有这样的情怀,一切都是空虚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记者:郭虎
    编辑:秦俭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