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
中国讲文化软实力,三峡之子联合会相当于一个民间的公共文化交流机构,有做工业的,有做房地产的,有做茶叶的,有做教育的,有做生产企业的,集中起来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当时我就是被三峡之子这个名字吸引来的。
三峡之子走过这十年来,很不容易。通过沉淀通过洗礼,至少大家现在心态很平和,最重要的一点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打造这个金字招牌,坚持就是胜利,不是说加入三峡之子联合会我们就得到了啥子,三峡之子联合会是一个家,一个根,我们企业能够做多大,那些能够抱团发展,哪些能够自由恋爱,我觉得这是个自由选择,但是这个平台要维护好。企业慢慢做,危机不光是现在有,天天都有,现在有危机,说不定未来还有更大的危机,有危就有机。我是做文化产业的,跟你们的体量不能比,但是我依然在坚持走。
三峡之子是块好牌子,需要有传承,需要有使命,需要有责任,需要有担当,需要有奉献。我们大家走到一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家”,我们确实有感情,不管是总会的,还是分会的,首先是要讲奉献,我觉得这种奉献值得我们尊敬,要爱护这块招牌,爱护这份感情。保持这种家的温暖。
吴俊:
七、八年前我对三峡之子就有所了解,之所以参加三峡之子这种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主要还是由于一种家乡情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业史和自己的愿景,在座的都是出身寒门,白手起家,我们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不缺能力,也有梦想,可以说初心是很伟大的,但是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们都欠缺一个东西,就是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人,就是人脉。我感触最深的就是1992年来到成都,兜里300元钱都莫得,能够走到今天,这种人生的经历感慨是发自内心的,人的资源是最大的财富。任何一个民间组织都有它的瑕疵到和欠缺的地方,但是在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完善,特别是领军人物,他的思维和决策,他的担当精神非常重要,我想任何一个人来作会长,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在不断地追求完美。
这个会就是一个探讨会,各抒已见,心里有想法就要说出来,真正热爱这个组织的人才会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