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联合会动态
大型跨媒体行动《发现新三峡》考察团出发
来源:微播重庆 | 作者:admin | 时间:2015-11-05 14:21:37

  由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湖北省政府和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超高清纪录电影及3D纪录电影《新三峡》,将于11月19日正式启动。

此次跨媒体行动由《新三峡》剧组策划,考察团将在未来12天内,对三峡地区的40余个旅游景点进行考察评价。

  从“告别三峡游”到“发现新三峡”

三峡,曾是一块举世瞩目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兼备的热土;三峡游,曾是全世界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
然而,在1992年全国人大决策三峡工程上马之后,一些旅游企业以“告别三峡游”、 “绝版三峡游”之类的广告宣传严重误导游客,透支三峡魅力。在一番异常的狂热之后,三峡旅游便“盛极必衰”、低迷沉沦。

“告别式”宣传使国内外游客误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昔日的景观不复存在,三峡已经没有好的景点可看了。著名旅游教育家陈蔚德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天三峡旅游的惨淡状况不能说与此无关。

事实上,旧景观的淹没必然带来新景观的凸显,三峡文物、历史遗迹都因为有序的抢救,而得以最大程度的保护。

那么,三峡蓄水之后,新三峡的自然景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的自然景观?那些悠久的历史遗迹,如今成了什么模样?新三峡的城市景观,在以怎样的身姿和风韵迎接八方游客?

以“认知新三峡”、“感知新三峡”、“发现新三峡”、“宣传新三峡”、“打造新三峡”为内核的大型跨媒体行动,由此应运而生。

  三个视角发现新三峡, 12天筛选十大新景观

“经两年筹备,将于19日启动的《新三峡》分两部分,”《新三峡》总策划、总导演杨书华告诉《微播重庆》,“一是7集超高清纪录片,每集50分钟,分别从坝、山、水、人、城、景、梦七个方面,以科学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形式表现新三峡的新变化;二是大型3D巨幕纪录电影,片长60分钟,以电影化语言、国际化风格讲述新三峡故事,院线发行播完后,将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和《大峡谷》一样,长期落户三峡旅游景点,向游客展播。”

据了解,《新三峡》是配合国家对三峡工程进行整体竣工验收,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运行状态、综合效益、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的国家重点影像工程之一,也是助推新三峡旅游产业振兴和繁荣的良好契机。

杨书华称,此次景观考察活动“将通过专家视角、文化视角、媒体视角,来发现三峡之新、三峡之变、三峡之美”,他期待《新三峡》的跨媒体行动能够引爆新三峡的新旅游。

本次“跨媒体行动”从朝天门广场为出发点,最后以三峡大坝坛子岭为终点站。在为期12天的考察活动中,45位考察团成员将对三峡地区的40多个旅游景点进行考察、评价,推选出“新三峡30个旅游新景观”和“新三峡10大旅游新景观”,这些新景观也将融入到《新三峡》的作品之中。

  打造国际大片,“好莱坞3D技术之父”加盟

杨书华告诉《微播重庆》,为将《新三峡》创作成一部真正能够“走进院线、走向国际”的高水准纪录大片,中央新影邀请了电影《阿凡达》的3D视效总监、被美国媒体誉为“好莱坞3D技术之父”的恰克﹒康米斯基。美国电影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两度荣获奥斯卡奖的《大峡谷》、《黄石公园》导演凯斯﹒梅林等国际电影大师也将加盟、参与指导创作本片。

据悉,《新三峡》将利用最先进的3DIMAX影像技术,按国际纪录电影大片风格打造高质量精品;影片拟以水上、水下拍摄,陆地拍摄和空中航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维立体影像全方位展示175米蓄水后新三峡的迷人风光、城市风貌、经济建设、民俗文化、人文风情、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旅游景点。

在此次大型跨媒体行动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三峡都市报等在内的25家媒体应邀参与采访报道。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