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联合会动态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万州举行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5-06-02 16:53:07

    (三峡都市报记者  秦俭 文/图) 5月30日下午3时许,阳光,微风,轻抚在万州区瀼渡镇长江岸线160水位线上翠绿枝蔓的中山杉枝叶上。82岁高龄的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细细地察看着中山杉的长势情况,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株中山杉经历了淹没深度达12米、淹没时间170余天以上的考验,库区水位下降又重见天日,仍然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是治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中山杉耐水品性及极限深度淹没的实验基地。5月29日,“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学术研讨会在万州国际大酒店举行。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重庆海田林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林森耐水中山杉研发有限公司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处长于振良,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朱金兆、贺庆棠等国内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据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委托北京林业大学负责牵头实施,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在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筛选、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三峡库区蓄水后,在海拔145米至175米的库区两岸,形成了高30米、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消落带,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库区区县。消落区内,由于农民无序耕种,或任凭荒草丛生,一定程度上造成库区水体污染,由于江水对库岸的长期淘蚀,也使得库区水土保持的形势显得日益严峻, 由此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一直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难题”。

    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库区消落带类型特征、耐水淹适生植物的筛选、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等课题展开了研讨。
    记者获悉,从2009年开始,重庆市林森耐水中山杉研发有限公司,在万州区165至175米库岸水位线试种中山杉500亩,在淹没深度达12米、淹没时间长达170余天的试验环境下,成活率高达90%以上,创造了高大乔木水下成功栽植的奇迹,填补了国内外此项研究的空白。重庆海田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开县大力实施“沧海桑田生态经济建设工程”,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消落带大力推广种植饲料桑,为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的成功之路。

    研讨会上,沈国舫院士提出希望,有关科研单位下一步要加强对多种治理模式综合运用的研究,将生态和经济有机结合,成功破解库区消落带治理这一“世界级生态难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研究所刘雪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来到万州,主要是为中山杉和沧海桑田两个项目进行学术研讨,我的感受是:中山杉成活率这么高是我没有想到的,将来消落带治理问题还是有希望能够通过造林的办法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希望中山杉这个项目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沈国舫院士告诉记者,这次研讨会上,全国从事消落带研究工作的专家几乎都来了,提供了很多经验,使我们产生综合概念。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较为复杂,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把各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并对整个消落带治理进行分类指导,把乔、灌、草和工程结合起来,共同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带问题。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