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国内规划领域最权威、影响最大的交流大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十届会议在人民大礼堂拉开帷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在开幕式的致辞中称,重庆会是未来1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据了解,本次年会于10月15—17日举行,由学会报告议程、自由论坛及多个高峰论坛等组成,全球顶尖的规划师将围绕“城市创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年会过后,国内上百名规划大师还将携手重庆本地的117名专家,前往我市31个区县(自治县)实地考察,为这些城市提出规划的“金点子”。
此外,开幕式上还给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0杰出学会工作者等颁了奖。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等6人获得“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称号,另有16人获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0杰出学会工作者”,重庆市规划局、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3个单位获得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优秀组织奖。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副市长凌月明出席开幕式。
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涛:
发展轨道交通是关键
近段时间以来,城市拥堵有增无减,成为重庆常见的“城市病”。昨日举行的规划年会上,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涛认为,轨道交通在“畅通重庆”建设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他认为,重庆即将成为千万级人口大城市,如果只靠地面交通,很难实现“畅通重庆”的目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交通体系。首先,道路网体系要有快速路网、干路网、支路网;其次,公共交通要有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普通干线公交、支线公交;还要有很好的换乘系统,做到能够覆盖70%到80%的人口和土地。
目前重庆面临的挑战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路网。重庆支路网建设体系较弱,导致干路网负担过重,大量的出入交通、集散交通全部集中到干路网上,影响了长距离的交通。重庆路网体系的完善,不仅要做到干路网有干线公交,而且遍布在支路网的老百姓家门口也要有公交。
针对目前商圈交通拥堵现象,杨涛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供一个非常优质完整的公交体系。
“要全力发展轨道交通。”杨涛认为,轨道交通作为重庆客运交通的有效载体,建设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小汽车普及后再建轨道交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建设地铁有难度,不得不依靠轻轨。重庆将来客流强度非常大,虽然轻轨运量较地铁低,但可通过多条线来弥补。因此,需要系统研究重庆轨道交通网总体规划,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线路及密度。
北京清华规划院副院长 梁伟:
以静制动调节需求
引导市民公交出行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难问题困惑着重庆。昨日,参加年会的专家认为,解决我市停车难,应该通过限制公共停车位调节动态交通,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北京清华规划院副院长梁伟认为,停车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要有家,所以,在居住区需配建一定比例的停车位,可以通过城市规划来实现。另一方面就是控制公共建筑及工作岗位上的停车位建设,比如允许家里有停车位,但在单位是没有停车位的,所以不能开车上班。如果市民知道上班没有停车位,但知道有一路公交车可以从家门口到公司,就可以做选择,这是供给控制。
现在停车最难的是老城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建设部出台了适应小汽车社会的配建标准,但这个标准仍然偏低。他表示,停车难并不是说有多少车就需要多少停车位。在城市中心区,在交通十分拥堵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停车位的限制供应来调节机动车的需求。即在交通十分拥堵的地区,有意识地减少公共停车位,提高公共停车场的收费价格来引导人们用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这就是政策引导,也是国际经验,专业术语叫做“以静制动”。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校长助理 吴志强:
让沿江“观景点”
变成“景观点”
两江环抱的重庆有丰富的江景资源,这种资源是公共资源,必须分配利用好。
昨天,出席年会的规划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们认为江景资源弥足珍贵,必须用规划来保护,让沿江的“观景点”变“景观点”。
江景资源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城市生态景观资源,是彰显城市风貌特征和空间特质的重要标志。
“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们对江景资源开发、利用的欲望和能力也日渐增强。”中国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吴志强说。
吴志强认为,房地产开发推动了城市化,拉动经济增长,占用一部分江景资源无可厚非,但江景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必须解放一部分资源,让老百姓享用,这就需要政府规划安排。“上海借世博会之机,开发了沿江6公里的江景资源,过去这里都是私人的厂房和仓库,现在都成了老百姓的公共空间。”
给老百姓留足公共空间的同时,沿江建筑也应该精心设计,尽量少占滨水线,并和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香港在规划上对沿海和沿山的建筑,进行严格控制,沿海的建筑不能遮挡城市的海景和通风,因此不能太“胖”,沿山的建筑不能遮挡山际线,不能太“高”。这些经验都值得重庆借鉴和推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国内房价“应该会降”
在未来2—3年内,国际经济形势将继续在低位徘徊,金融危机并不会那么快就过去;而在国内,房价或将下降,但何时下降、下降幅度并不明朗———昨日的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作出了上述预测。
他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内的重点任务共有六大项:一是平稳发展,若要让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便要严防泡沫经济,实现可持续相对稳定的发展。二是转型发展,其重心是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等。三是统筹发展,重点是要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四是创新发展,若产业转型要与此适应,一定要有要素的升级。五是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六是和谐发展,重点须解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问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形势,他分析,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尽管全球的投资和就业开始复苏,但形势并不乐观。“据全球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的失业率为6%,欧洲的失业率为10%,这个比例是历年以来相对较高的。”
不仅如此,美元也面临在中长期内贬值的危险。“因为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欠的一屁股债,权衡之下,只有用印制美元的方式来弥补。”而由于各国采取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新一轮的全球通货膨胀也不可避免。
国内“短期乐观、中期震荡、长期乐观”是李佐军认为的发展形势。“今年发展形势总体乐观,GDP增幅可能达到9.5%左右。”但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然较大,就业形势也不太乐观。
此外,“国内房价应该会降。”说到这个热点话题,李佐军对于降价的幅度和时间并没有过多分析。他只表示,降价的幅度取决于房地产的泡沫,如果泡沫大而且突然破裂,“那么房价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崩塌”,而如果政府调控有力,那么房价的降幅则可能温和得多。
评论
以规划创新引领科学发展
昨日,以“规划创新”为主题的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我市拉开帷幕。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业内层次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规划年会今年首次在重庆举办,来自全国的3000多位规划界院士、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及港澳地区的100多位极富规划经验的人士,参加大会和专题论坛活动,共谋规划创新之策,这将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规划创新,对重庆尤为重要。直辖以来,重庆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两江新区等,已使重庆的发展从区域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因此,规划创新,是重庆发展进程中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五个重庆”建设活动,无论是“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还是“健康重庆”,都是一幅幅新的宏伟发展蓝图。要把宏伟的目标变为壮丽的现实,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有创新的举措,毫无疑问,规划创新要走在发展的最前列。
规划创新,就要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城乡规划事业已经逐步解决了过去急需解决的规划有无问题,加强了规划法制建设,健全和规范了规划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了规划依法行政。当前,需要在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上狠下功夫,要努力学习国际国内先进规划理念,创新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在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着力体现城市文化和特色,同时要抓住民生事业中的突出问题,发挥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
规划创新,就要不拘一格借脑借智。这次年会,汇聚了众多规划界的精英和专家,我市组织全市各区县领导和规划部门踊跃参会,吸纳先进经验,并先期安排开展了服务区县的“规划师区县行”活动。年会期间,我市还组织专家开展了服务重庆的重庆与香港规划交流会、两江规划论坛、畅通重庆研讨会、生态城市规划论坛等专业会议,对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区县发展水平提供帮助。各区县要珍惜年会期间专家云集重庆的难得机会,积极开展咨询,切实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规划创新,就是要面向未来看发展。近年来,低碳规划、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等,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识,也是重庆规划创新的重要主题,尤其在交通规划中,突出“公交优先”的规划理念,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及新能源交通,成为打造“畅通重庆”的重要举措。在空间布局上,则着力体现城市与森林的交相辉映,规划山水交融的生态之城,打造富有重庆特色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才能登高望远,锐意进取,让创新始终统领规划发展,让规划创新的脚步永不停留,让规划发展的动力永不枯竭。(记者 项菲菲 廖雪梅)
重庆10年内90%以上区县将通火车
2020年,重庆90%以上区县将通火车!昨日,素有规划界“达沃斯”之称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我市举行,铁道部总工程师兼客运专线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一句话让重庆人激动不已。副市长凌月明出席了会议。
作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在致辞中表示,“明天就是重阳节(10月16日),规划年会正好在重阳节期间举行,我希望我们的规划也像重阳节登高一样,步步攀登!”老院士的一句话,让在场的3000余名规划建设领域的嘉宾掌声雷动。
在第三场学术报告会上,铁道部总工程师兼客运专线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重庆铁路“一枢纽、十干线、三专线、四支线”的空间布局将让重庆实现10年内90%以上区县通火车的目标。到2020年,成渝客专、郑渝客专、沪汉蓉铁路、渝黔铁路等客运通道将缩短重庆与周边城市、国内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到长沙、郑州、昆明甚至更远一点,也就四个小时。重庆向西有兰渝、兰新,向南有渝昆、滇老及滇越,向东有沪汉蓉,三大铁路通道将为重庆“一江两翼三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年会昨日一共举办了八场专题报告,场场都紧扣规划建设领域的热点、重点。年会今天将围绕“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生态与风景园林规划”等市民关心的话题举行专题会议。(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