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天南地北,无论是都市乡村,虽然记者采访的足迹不可能无所不及,但是我们毕竟经历了那一幕幕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一切,让我们捧读不完的永恒主题是:乡情。
2006年夏天,广东古镇。
当三峡之子童静年近八旬的母亲蹒跚着捧出一册《老万州》画册时,老泪纵横,老人家称她的人生梦幻和逝去的岁月虽然与画册上许多的万州古迹一道永没江底,但每每捧读它,却倍感亲切。
同年7月,三峡库区奉节。
留给一个名叫“羊子千”的偏僻乡村的除了泪水就是依恋。三峡之子钱江辉在送别母亲遗体时,没料到常年奔波在外的他还被那么多的乡亲牵挂着,全村的父老都为他母亲送灵来了。那一刻,泪水迷糊了双眼,感激哽咽在喉头。
2007年4月,云阳县白龙乡。
瓢泼大雨下个不停,从中山赶回库区考察的陈云忙完“公干”后,深夜决意回家看看母亲。当他两个小时后踩着泥泞赶回家时,家中围了满屋乡亲。当年给人当“长工”的娃子现在成了大老板,捋着胡须的几位老人说:闯荡在外的娃子可能忘了,但乡亲们没有忘记他们。
2008年3月,广东东莞。
两名开县的小伙子骑车时不慎摔断了双腿,当地120急救车把两人送到医院后,通过两人告知的电话却无法联系上他们的任何一个亲人。此时,同是从开县走出的“三峡之子”杨焱闻讯后,丢下手中生意直奔医院,当他为两人预付了两万元手术费后,医生要求他在病人的家属栏上签字时,他毅然写下“老乡”两字,令在场人惊羡不已。
……
一幕一幕,始终感人肺腑,始终捧读不完。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三峡都市报经历3年的奔波忙碌,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原本互不相识、天各一方的库区骄子们,不再是飘曳的落英,他们在“三峡之子联合会”搭建的乡情,友情的平台上,觅到了知音。
三峡之子联合会广东分会会长、潘高寿药业股份公司经理魏大华深有感触地说:“三峡之子联合会虽然是一个松散型、灵活型的交往平台,但它把全中国这么多成功的三峡人扭在了一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同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奋斗在天南海北的“三峡之子”们真真正正的不断融合着感情,整合着资源。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依然是———乡情使然,友情使然。
三峡都市报记者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