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袁安明:丹心一片为安民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10-26 08:43:06

    他是一位年产值达数亿元的企业老总,工程项目遍布全国17个省市,本可以坐享清福,但他却偏偏在老家干上了"村官"这个苦差事;

    他当"村官"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三峡大移民中重振"全国精神文明村"的雄风,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这个目标,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披星戴月的历程,呕心沥血地倾洒一腔激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父老乡亲奔富路——

    "袁支书,真是感谢你呀,要不是你为我们修通了公路,建起了码头,我就不可能开起副食店,我爱人也不会到码头当搬运工,一家人还不知现在是个啥样子呢!"

    9月24日下午,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万州区钟鼓楼街道桑树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安明刚走进2组移民程学碧家走访,程学碧就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番感激的话。

    眼见全村与程学碧生活水平相似的移民们光景在一天天好转,袁安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几年来,他披星戴月为移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呕心沥血的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既然敢于商海摔打,就要善于面对暂时的成败"

——袁安明对事业是那样的执着

    1966年夏天,袁安明出生在钟鼓楼街道桑树村。这里,紧邻万州老城,前临汹涌澎湃的长江,背靠巍峨的石谷梁。远远望去,桑树村就像一艘即将起航的船,承载着人们的梦想踏浪而行。

    由于家里贫穷,1981年,袁安明仅读到初中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年仅15岁的他开始赶"转转场"做小生意,并到红沙碛沙石场打工。后来,袁安明参了军,在部队,他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多次立功受奖,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做起了生意。

    1991年11月底,袁安明当选为桑树村副村长兼村治保主任。上任后,他显示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将分管工作搞得井井有条,深受领导赏识。

    1994年,市场经济风起云涌,袁安明意识到,这正是跻身商海摔打的好时机。为此,他多方筹资买来一辆解放牌大货车,搞起了长途运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经营车子不到4个月就出了车祸,车子全报废,一下亏了8万多元,弄得家徒四壁,负债累累。

    正当袁安明一筹莫展时,他在金融部门工作的朋友借给他3万多元另谋出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拿着这笔资金,袁安明又开始了新的创业。但由于投资项目没选好,两个月下来,竟然又亏了7万多元,创业梦再次化为泡影。

    创业接连受挫,袁安明开始冷静地研究市场。在调研中,他发现,紧邻万州老城区正欲开发的"王牌路"边有一块土地要出让。尽管此时他已是债台高筑,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袁安明意识到:这是一座"金矿",必须想方设法弄到手。于是,在朋友的支持下,袁安明如愿以偿,获得了这块土地的开发权。这下子,他净赚了17万元,挖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1995年,袁安明多方筹资成立了"金凌建筑公司",开始从事建筑业。当年,他开发并承建了万州天子路的"金凌大厦"。第二年,袁安明又承建了万州区党校周围的房屋建筑,他以优质的建筑质量和诚信成为建筑业中杀出的一匹"黑马"。先后承建了万州的"万光集团综合楼"、奉节的"金鑫商贸城"、开县"山水花园"等一批重要建筑,在商海中大显身手。

    2000年,建筑公司年产值近2亿元,更名为"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企业从"二级企业"晋升为"一级企业",实现了由蛹化蝶的转变。

    如今,袁安明执掌的企业业务已拓展到浙江、陕西、西藏、湖北、江苏、四川、广东、河南、江西、福建、重庆等10多个省市,承建了杭州大学、重庆大学城、重庆港航家园等一批重要建筑。每年,企业实现产值达数亿元。先后荣获重庆企业100强、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万州民营企业10强和重庆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殊荣。


"地上本无路,他愿在一片荒野做一个拓路人"

——袁安明对未来是那样的坚信

    袁安明当"村官"的理由很简单。用他的话说:"我就是想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带领桑树社区广大移民过上好日子!"

    为践行这句诺言,几年来,袁安明一心扑在事业上。

    桑树社区地处城郊、交通便捷,沙石资源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辖区诞生了大大小小工业企业10多家,特别是"红沙碛沙石场",生意异常红火,常年务工人员近1000人,年上缴税费近100万元。在该沙石场的支撑下,每年,桑树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50多万元。1995年,桑树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村",成了原万县地区基层组织的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三峡移民搬迁,桑树社区发展遭到了寒流:辖区所有企业全部破产关闭或搬迁。特别是"红沙碛沙石场"关闭后,社区的骨干产业丧失,桑树经济发展步入困境。加之社区在产业调整上走了弯路,致使社区欠款300多万元,社区居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按照规划,今年要完成三期后靠移民安置上百人,安置区无公路,移民又没有务工条件,后靠安置工作迟迟不能启动。如何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重振"全国精神文明村"雄风?袁安明针对桑树社区的现状,开始寻找全村经济发展移民后靠安置的着力点。在反复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后,他认为,桑树要振兴,移民要后靠,必须依托现有的交通和地理优势,走以工促农的路子,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招商引资,建好一条移民致富路,修建一个货场、码头和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重新扬起桑树振兴之帆。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原来的沿江公路被江水淹没,桑树社区广大移民出行极不方便,严重制约了社区经济发展。去年7月,袁安明把修建移民路作为社区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大胆决策,由移民出土地,投工投劳,又多渠道筹资100多万元,硬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半山腰中挖出了一条宽8米、长1.8公里的碎石泥结路,解除了制约移民发展的"瓶颈"。

    路通了,但建货场、码头的事却让袁安明心力交瘁。建货场、码头,主要是为了拉动辖区经济发展,解决部分移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转变。但建设中,由于货场、码头建设属特殊行业,审批手续异常复杂。袁安明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部门之间。袁安明常说:"只要能恢复桑树社区原沙石公司的功能,使社区移民重新获得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克服,哪怕掉10斤肉,也要使桑树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为了桑树社区经济发展,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如今,看着新建的货场、码头已基本竣工,桑树社区的移民会心地笑了,他们觉得,今后的桑树社区又将焕发蓬勃生机,后靠移民和富余劳动力再也不需要东奔西走找门路,在家门口就可挣钱了;有基础、会经营的后靠移民户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纷纷在新修的移民公路旁盖起了新房,准备依托货场、码头做饮食、百货、修理等生意。待各项工程全部竣工后,桑树货场、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00万吨,年创产值约800万元,安置就地后靠移民约100余名,将重现"红沙碛沙石场"的繁荣景象。

    袁安明常说:"一人富了不算有本事,带领全社区居民共同富才算是能人,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建安集团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壮大了,事业成功了,就应该回报社会、服务乡亲,我一定要以吴仁宝为榜样,做一名称职的、群众拥戴的支部书记。"为此,他无时无刻不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在抓好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袁安明时刻没有放松,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壮大社区经济。他经常带队或督促社区干部深入辖区企业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积极为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今,社区已引进了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落户,涉及电器、白酒、汽车修理、设备租赁、塑料加工和养殖业等,使桑树社区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袁安明像一只春蚕,为了移民他愿吐尽每一根丝;袁安明又像一片绿叶,默默地为移民遮风挡雨;袁安明更像一盏明灯,正指引着移民们在商海中航行,不断驶向新的彼岸!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人民群众拥护的一名"村官"的身影!


"为了移民工作,他率先移走了年迈的爹娘"

——袁安明对工作是那样的无私


    袁安明富了,但他心里一直隐藏着童年时的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当"村官",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虽然那时还不懂得"村官"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只知道为乡亲做点事心里才感到踏实。

    2001年11月30日,袁安明精彩的演讲和开拓的任期规划深深打动了桑树社区选民的心,全票通过选举他为桑树社区居委会主任;2002年6月,袁安明又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从此,袁安明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无私无畏的爱倾洒在家乡父老的身上,带领他们在移民大潮中破浪前行。

    桑树社区因紧邻长江,在三峡工程建设中,需搬迁移民239户、537人,这样大的移民搬迁量,给社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002年初,二期移民清库在即,而桑树社区的40多户移民新房还没有开始建,上级领导十分着急,移民们更急。袁安明立下"军令状":以我的人格和信誉担保,在6月底以前一定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否则,我袁安明自动辞职!

    接下来的日子,袁安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每天守候在枇杷坪移民安置小区工地上,督促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并深入移民家中给移民讲解政策法规,动员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

    凭着一颗"金子"般的诚心,在短短5个月内,袁安明不仅为移民建好了新房,而且按时将移民搬进了小区居住,兑现了他的铮铮诺言!

    二期移民任务完成后,更为严峻的三期移民又摆在了袁安明面前。在二期移民中,按上级的部署,桑树农村移民走的是进城安置的路子,这种安置模式的弊端是生产生活不配套,移民有怨气。为此,在三期移民搬迁中,区政府调整规划,实行就地后靠安置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在安置过程中,移民既不愿外迁,后靠安置条件又不成熟,使三期移民工作异常艰巨。

    今年初,按区政府规划,桑树社区60名移民将外迁璧山县。地处城郊的桑树移民要背井离乡,终身落户他乡,谈何容易。居委会为此层层召开动员会,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法,给移民讲政策,算得失账。移民们知晓了政策,也知道外迁的好处,但就是没有行动。为方便去移民家中做搬迁动员工作,袁安明配备了移民工作"三件宝":一把电筒、一双胶鞋和一个日记本。每到晚上,他打着电筒深入移民家中谈心交心,动员移民外迁。

    1个月时间过去了,仍没有一人报名外迁,村看村,户看户,移民看干部。怎么办?想来想去袁安明决定首先动员自己年迈的父母外迁,以打开工作的僵局。

    一天晚上,袁安明对父母说:"现在搞移民工作实在太难,看嘛,说了1个月时间,还没有1人来报名。我们家也是移民,我想,干脆二老也外迁,为移民工作带个头"。父母一听,当即火冒三丈,对着袁安明就是一顿臭骂。父亲咬牙切齿地说:"你真是个没良心的家伙,我算是白养你这个儿子了,我俩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要外迁……"

    其实,动员父母外迁,袁安明作了很大的思想斗争,暗自流过很多次泪。但为了移民工作,他别无选择,真是"忠孝两难全"呀!后来,袁安明说服了兄弟姐妹,让他们也来给父母做思想工作。在子女的劝说下,识大体、顾大局的父母终于同意外迁。

    在袁安明父母的带动下,终于打破了桑树社区移民外迁的僵局,不到半个月,社区就有63人报了名,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移民外迁任务。

  

    三峡都市报记者 吴明国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