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古训,一位三峡汉子行吟到珠江边,从最底层的打工仔起步,演绎了一出波澜壮阔的高科技创业神话。正是他,一手创建了享誉南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年多来,产品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非常规高端特种线缆制造企业。
今年5月,记者专程飞赴广东,采访了三峡之子、广东省重庆商会副会长李明斌先生。
1.神话·今生
高新技术的领头雁
南国的初夏热浪袭人,东莞桥头,一座30000多平方米的花园现代化厂房映入记者眼帘。
“李总很忙,公司这两天刚从长安搬到桥头,这里的厂内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比老厂强多了。”日新前台工作人员微笑的脸上充满着自豪的向记者作介绍。
李明斌确实很忙,看见记者到来,中午12时许,他才匆匆结束会议,和夫人一起接待记者这位远道而来的老乡。
在工厂对面一新开张的川菜馆里,李明斌的夫人忙不迭地感谢记者到来。一问才知,这是李明斌这几天以来准时吃的第一顿中午饭。前几天,他一个人指挥几十辆大货车搬厂,经常忙到深夜两三点还不休息。在这个时候搬厂是为了更大的发展,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李明斌告诉记者,他工厂旁边的81亩土地准备在今年6月开始建第二期工程,现有基础上再扩大2倍的规模,将现有的产品链向上下游垂直整合延伸,使“日新”再上一个新台阶。
时光的年轮转回到1967年,李明斌降生于重庆乡下的一个小山村。在这片曾经诞生过共和国元帅的土地上,他吸取着古朴山水与厚重人文的养分,积聚了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文化特质。1993年随着南下打工的热潮来到了世界制造名城----东莞,在这期间艰难打拼造就了他非凡的经营头脑。2000年他以一己之力,凭借2万多元起步,喷薄出一个产值超3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高温特种线缆生产领域名列前茅,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高端线缆之一。而今,“日新”已获国家公示的发明专利42项,已获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6项,已获国家授权的外观专利16项,美国UL安规认证1029项,德国VDE安规认证19项,中国CCC认证16项,由此在同行业成为国内独创。并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民营科技企业称号。
作为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斌先生,他还兼任广东省重庆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四川商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委理事、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员、中国工程建设协会会员等职务,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三峡人在外创业者学习的标杆。
2.神话·缘起
舌战台商的打工仔
1993年,李明斌的妻弟想到广东打工,但由于没出过远门,就拉见多识广的李明斌一路壮胆。
初到虎门,他在一家五金电子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基本工资是每天12元,在当时已经是比较高的了。在家乡已是小老板的他不甘心在此蛰伏,就跳槽到长安一家台商五金厂。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当月他一个人完成了多人的产量,一周下来才知道工厂是实行“计时工资”,平均下来他每天的工资才7元左右,还没有以前工厂的高。他当即找到老板提出辞职并与之理论“利弊得失”。震惊之余,老板破例留下他,并在全厂实行“计件工资”。之后,老板着意培养他担任班长、组长、主管、业务经理、副总等职,在强化训练和经验积累中,技术、管理、业务上的认知日渐成熟。几年后,老板决定放弃该厂,找到李明斌帮忙处理库存,并愿意提供一大笔资金鼓励李明斌发展自己的事业。老板问他:“何时想自己做老板?”“看你什么时候给我机会”李明斌也很机灵。“你想自己做,随时都可以”,老板的答复令人激奋。最后,老板决定:明天就开始交接工作!就这样,李明斌夫妻俩拿出所有的积蓄21600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租了个民房,成立了东莞市长安日新电工器材厂。一个打工仔自己的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3.神话·内核
自主创新的实干家
当时公司只有三个人,他、他老婆、还有原公司一个同事,主要从事的是单纯的贸易业务。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李明斌最初也面临着资金、人员、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但诚信务实的他硬是凭着一股坚强的拼搏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便实现业务上的内外拓展。公司逐渐迈上运行轨道后,李明斌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商贸于一体的企业结构体系,并使该体系呈多元化综合型。在这样的想法促使下,他不断寻求新的投资项目。好几个生产项目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他没有贸然进行冲动投资,而是花了大量精力认真分析市场形势,进行广泛调研、理清思路,最终选定了电线电缆这一基础设施行业,从大行业中寻找了特种高端线缆这一细分市场进行产业开拓。
2000年10月,东莞市日新电线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迈出了从单纯买卖逐渐向贸易型企业过渡的第一步,开始申请自己的商标、自己的产品认证,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积累,转型渐渐有了新的起色,于是在2003年9月,一座由李明斌自己设计的全新工厂开业了,迅速建起特种高温电线加工装配车间,成立了技术部和科研所,专业针对高清数字电视连接线、阻燃低烟无卤网络线、高级音箱线、特种建筑线、航空机车船舶内部连接线、照明灯具灯头配线、电子电器内部连接线以及各种温度传感器等高科技领域线材进行开发,使企业集研发、制造、销售、商贸于一体,向多元化高新技术企业迈进。
此后,公司的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后一年,公司在香港成立了分公司,并相继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在苏州和厦门成立了自己的销售服务公司。
4.神话·善举
回报社会的企业家
去年五月,四川遭遇特大地震灾害,李明斌彻夜难眠。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连同四川商会同仁联系上了自己所认识在东莞的四川商人和朋友,希望能够为家乡赈灾出一份力。他利用自己手头上的资金,迅速筹集了一些灾区急需的物资,并且自己带头捐款,还发动公司员工,商界朋友甚至自己的妻子捐款捐物,前前后后共筹得救灾款物合计价值5121428元,曾先后为贫困地区、三峡移民工程等捐钱捐物过百万元。
他告诉记者,企业家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家要想得到百姓的认可,就要把自己和企业融入到社会,让财富来源与财富分配同等同行,时刻想到回报社会,他的一系列文化意识与文化行动,无一例外地诠释了这样的深蕴:企业发展不仅仅是资本与智慧的简单合作,更是道德、良知与人性的完美凝聚,是一种回报社会的使命在升华。
5.神话·信典
进德修业的传承者
机遇来之不易,稍纵即逝。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是成功者,谁能创造机遇那就是成功者中的佼佼者。李明斌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仔,经过自己的坚强奋斗,成为公司资产过亿的老板,荣登“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榜。
他把员工当伙伴,信心百倍地进行潜能开发。给员工订制学习年卡,请来大学教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将部分中层干部送往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参加高级研讨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员工,注重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尊重首创精神,激活创造力,挖掘创新源,强化团队意识,把创新理念变成创新实践,把创新的实践变成创新的行为习惯,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他还运用哈佛理论,要求各级管理者要像老师对待学生那样对员工进行培养和教育。他自己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中层讲课,与员工交流,将他学到的、感悟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他称之为“合作伙伴”员工们。他告诉他的伙伴:“我们必须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今天不创新,明天可能就要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可能就被淘汰。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2004年,“日新”就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又在宁波增设生产基地,2007和2008连续两年获东莞市专利金奖,同年又喜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TS16949、ISO17025、ISO13485、QC080000和UL的ROHS环保标识体系认证和中国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目前,日新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订立科技创新目标,出台科技创新奖励政策,侧重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华东理工、电子科大、上缆所等著名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特聘多个大学教授为兼职顾问,引发巨大的创造力。前不久,一家主营航天电缆的国字号企业慕名找到李明斌,一口气买断了10个专利的独家许可权。
事业如日中天,李明斌并未就此止步不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他为自己定下了“垦荒屯粮、续写辉煌”的发展基调,在照明、电子、家电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着力开辟医疗、工业、通讯、航空这四大领域的特种线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步伐日新月异。作为高科技企业的老总,李明斌却独享晋代诗人张华传承三千多年的一首好诗,唯有“进德修业”,方能“晖光日新”。
□三峡都市报记者 周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