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自制的“明海”卤菜卖到广州云南湖北西藏,其在全国的连锁加盟店达200多家。5月16日,在武汉,他与一企业家正式签订了投资400多万元建“明海”卤菜加工厂的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明海卤菜”将真正成批量地走向全国。为此打拼14年的谭祥应不禁感慨万千。
就是在环城路摆路摊,不到半年,他的卤菜就卖断了几条路,从而引起了一场"阵地战"。不过,就算自己是外来户,甚至寡不敌众,他也决不轻言放弃。
与许多农村孩子经历相似
74年出生在梁平三合镇的谭祥应,初中毕业后就到山东油泵油嘴厂打工。虽然进厂时年龄并不大,可与同年人比,他显得成熟、干练。做任何事都认真负责,别的工人一般干8小时,他常常要做10个小时,一年的时间,他就升为了小组长。在他的带动下,40多个老乡进了厂,结果,在他们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努力下,首次完成了厂部下达而从没有完成过的目标任务。当然,他们出色的业绩,遭到了本地工人的嫉妒。典型的自己不作为,又怕别人比他强,想方设法排挤甚至刁难他们。
身处异地,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更加思念家乡亲人。他决定回家。二哥当时已在万县市皇冠大酒楼学厨艺。其实,这也是他们谭家的祖传,从小就喜欢做菜的谭祥应,也在哥哥的介绍下,拜师于当时的名厨吴朝珠名下,一开始,就是学习做卤菜。
在万州几大餐馆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外出。他到浙江跑北京后又到广东湖南,辗转万里,不仅是为生存,也是为讨见识。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在湖南很有名的做卤味品的师傅,很短的时间,就赢得了师傅的赏识,在他的指点之下,谭祥应的技艺迅速提高,他将多年所学的技术与祖先配方结合,独创了一种色泽悦目、味道鲜美、口感适度的烹制方法。着实令人叫绝。
1995年,他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决定在万州开始自己摆摊卖卤菜。那时,他把摊点设在了比较繁华的环城路。其实,当时在街边摆摊卖卤菜已不少见,就在同一条街,已有好几家。唯一不同的是,自从他摆摊以来,是风雨无阻,从感官上非常干净,外面还用布围住。最让顾客满意的是,他的菜品质量好,味道很好,价格又公道,尤其是,在许多人用食品红以此招揽顾客时,他却完全以品质味道征服了顾客。
他在摆摊前就给自己的卤菜取了个名:明海卤菜。寓意就是要在不久的将来,名扬四海香飘五湖。
有梦就有希望
不到两个月,口碑相传,许多顾客是跑几条路慕名而来。才半年的时间,每天,到他摊点的顾客络绎不绝。令人尴尬的是,他是每天早早收摊,而许多同行的摊常常门前冷落无人光顾。同行生嫉妒,原先就在这条街摆了许多年的摊主,眼见自己生意越来越不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责任归咎于谭祥应的到来。
不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几个摊点主人联合跑来惹事,恶意掀摊。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跑了无数地方的谭祥应毫不畏惧,"摊子可掀,人走不行",他非常坚定地对他们说。
结果,硬是惊动了当地派出所,经调解处理之后,他才作罢。倒不是他得理不饶人,而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决不能让邪压住正。
从此,他在那条街上的声望也随他的卤菜一样,更加出名。
第一个把卤菜搬进门市去卖,这一开创先河的举动被同行认为是笑谈,也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正是他的这一决定,引领了万州卤制品市场经营发展的方向,也为他事业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他的生意非常兴旺时,三峡移民搬迁,环城路属第一批搬迁。
形势所需,他必须寻找新的地方。四处寻找,看得起的地方,早就被别人占了。其实,他在想,自己卖了两年多的卤菜,之所以生意好,除了品质真开以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摊点很讲究卫生。
把卤菜搬进门市去卖,岂不更干净。
这一突发奇想,在当时着实是一创新。他跑了好多地方,终于在甘家院找到了一个餐饮店,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店老板一说,对方立即嘲笑起他来,"我看你卖卤菜的赢利可能还不够给我的租金了。小伙子,还是现实点,找个适中的街边,支个摊算了。"这么说,店老板显然也是一番好意。
其实谭祥应这样去想,也不是没有根据,他在北京广州都见过,只不过当时的万州人还没有这种意识而已,他相信这一利于顾客的举动,早晚会得到认可。
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家餐馆,再次向老板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表明,无论自己是亏是赢,一定在进场时将租金全部交完。
见他如此诚恳,老板还真动心了,答应腾出13个平方以每年4000元的租金租给他。
就这样,他的"明海"卤菜正式搬进了门市。说真的,当同行得知他的这一行动后,有的窃喜,甚至有人放言要不了多久他就会灰溜溜的搬出来。
不管别人怎样去想,也不怕别人嘲笑。认定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可想而知,自己从原来很熟的地方搬到新的地方来,本身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况且,又不是专门为他的卤菜设的门市,了解熟悉固然要花时间。更重要的是,虽然自己的经营成本在增加,但品质和价格还必须同原来的一样。
所幸的是,一切的困难、担忧,都在他诚实的经营中得以解决。
也就在他搬进门市后不久,市区其他卖卤菜的街边摊点,有顾客吃了不干净的卤菜被送进了医院,第二天去找这个摊点居然找不着。
这一事件发生后,对街边摊点的经营是很大的影响。顾客对"明海"进店很快认同了。没有多久,营业额直线飙升。就在当年,整个盘算下来,竟然没有亏。这让他坚定了信心,第二年,为了方便顾客,谭祥应又在纵三路、王家坡租了两个门市。也在这时,他把二哥喊了回来,从此,俩兄弟共同打拼。
第三年,更是他的一个大转折,销售额翻了三倍。
在同行看见他生意越来越红火,也跟着效仿他搬进门市经营时,他并没有感到危机,他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的做人原则是别人学不到的,那就是要让顾客满意放心,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上,绝不让有味的材料进场。记得有年夏天,一刚来不久的采购员在进货后,没有做到及时把货放进冷冻厢里,价值几千元的肉全变味了,他得知情况后,虽然当时他还没有真正赚到钱,尽管非常心疼,他仍然叫人全部倒掉。而且主要的损失还得由他自己承担。
正是这种认真负责,注重细节,"明海卤菜"成为万州饮食行业一颗闪亮的新星。从2000年起,一直被评为万州"名卤"。还荣获中国美食节、中国饭店协会"中国名菜"称号。
从第一个要求来卖他卤菜的移民,到广州云南西藏的加盟商蜂拥而至,其连锁加盟已达200多家。而从第一家开始,他都没有把目光盯在加盟费上,他要求的是品质,看中的是无形的市场前景。更为主要的是,他为自己能为这么多人带来一条生存之道而感到无比欣慰。
2000年,也就在他经营的第五个年头,生意着实令人羡慕。
有一天,一个自称是五桥移民的四方打听,来到门市要拜见他。主动要求加盟"明海"经营他的卤菜。
说真的,这连谭祥应本人都还没有认真去想过。当时,他的理想,就是努力再开几个店。别人来加入,会不会只是借名,到时反倒把自己的牌子搞砸了。他没有答应。
这个人,也算有诚意,一连几天,都来到门市央求他。或许是出于同情,他有些心动。他向这人说了两点,第一,如果仅仅是想借牌子赚钱,不踏踏实实去经营,是难以做下去的;第二,我可以不收你的学习费,但必须经过我们的正式培训,必须做出与我们一样品质一样味道的菜才能上市。
有心人,天不负。这位移民终于以他的真诚感动了谭祥应,也在他的传授之下,掌握了整个卤制的手艺。
随着第一个加盟店在五桥诞生。市区、云阳、开县、忠县等地纷纷前来要求加盟,有时一天会接上百个要求加盟的热线。
这是一件好事,但谭祥应却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感谢这么多顾客对他的认可,但是,这又是一大课题,比他自己开店还要复杂。连锁加盟毕竟还是自己没有研究过的新事物。而对于这么多人的请求,他又不可能完全拒绝,他决定花时间认真对待,在经过一定的对话考察之后,他先期答应了10家。
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云阳这一家,她是个下岗工人。学成后回去开店,几个月都不见成效,他专程下去帮助查找原因,结果发现,她在操作流程上出了差错,他当即要她把卤水倒了,这花了400多元材料费的卤水要倒,这位下岗工人一下哭起来了,可她明白,师傅的要求固然有他的理由,她含泪倒掉了卤水。站在一旁的谭祥应,又何尝不难受。但是,这毕竟是做生意,来不得半点的瑕疵,每一道工序必须恰到好处。
后来,她又花更大的成本买来老料,在他手把手的调教下,终于烹制出地道的"明海"卤菜。在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之后,在第三年,终于让她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让很多加盟商不理解的是,他为何对加盟的数量一再控制。的确,如果按照电话记录来看,要求加盟的可能上千家,可他们只要求一个县级最多一家,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加盟商减少竞争,真正有钱可赚。你看,2006年,一在广州打工的回来看到"明海卤菜"这么好吃,决定把他引到广州,按理说,这么远,其加盟费肯定要高些,谭祥应做人就是讲的诚实,他只给了1万多元的加盟费,而对方派来的4个人免费吃住,后来,谭祥应又派技术人员飞抵广州,在综合了广州人的饮食习惯后,又改制了一些配料以更加适合当地消费口味。正是他的细心关照,广州这个店已开了3家连锁店,尽管金融风波影响,这几个店毫不受损。
2007年,"明海卤菜"还被引到了云南西双版纳,2008年,还入住到了美丽的西藏。
一直让谭祥应在不断付出的那些连锁店,其实,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在万州建一个上档次的包装生产厂,要让"明海"牌鸭、鸡等包装系列产品以连锁店为窗口,真正瓢香全国。据说,此项工作正在运作之中。
最让谭祥应欣慰的是,今年3月,武汉一做商贸的大企业老板,慕名来到万州找到"明海",主动邀请谭祥应把"明海"卤菜引到武汉去加工、大批量销售。在第一次愉快洽谈之后,这个老板连续3次来万考察,最终达成协议:对方投资400多万元,在武汉建好厂房,"明海"出品牌和技术,届时,不仅会为万州解决100多名就业人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这一加工厂在武汉的落成,"明海"这一万州品牌将真正大批量销往全国。
5月16日,谭祥应来到江城武汉,正式与他签订了这一合作协议。这不仅是"明海"的荣耀,也是万州人民的骄傲。
三峡都市报记者 蒲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