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长印象
他不像一般的艺术家———一头长发,一副桀骜不驯的做派。
黄龙长很朴素,从外形到穿着都不太像画家。看他随身携带的速写本、画册,你依稀能触摸到他与艺术的存在。
茶水氤氲中的闲话空当,独自沉浸于画界,几笔勾勒,不同形态的鹰已跃然纸上。黄龙长笔下的鹰融汇百家,他要画自己的鹰。十年军旅生涯令黄笃信,作为猛禽之王,鹰是英雄的象征,有着挟万里长风的震撼之美,更是他心中“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图腾。
他喜欢画鹰,更喜欢画牛,比之鹰,他更像他笔下千姿百态的牛。
不善谈,那些时下的流行元素。很善谈,只要说起绘画。
淡然的生活态度,高远的艺术理想,是这个蛰伏在三十岁年纪上的三峡青年画家当下精神家园的全部。
黄龙长和他的画
机遇:从《颜真卿字体集》到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
万州区普子乡金家村的农家子弟黄龙长,因为家贫念完小学四年级便远走福建筛石灰,工作又苦又累,还因为老板跑路白干一年。1992年12月穿上军装,是黄龙长追求生命质量的开始。
黄龙长的艺术梦在《苦菜花》的故乡———胶东半岛山沟里的一间旧仓库里萌芽———废物堆里有一本泛黄的《颜真卿字体集》,黄龙长爱不释手,在废报纸上练,在地上练,功底日深,通过漂亮的板报,他成为连队文书。1995年的一天,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打出招生广告,黄龙长动心了,并且得到连队首长支持。
半年后刻苦学成归来,黄龙长不再是昔日的黄龙长。
那年夏天,下派黄龙长所在师任师政委的原总政组织局局长文忠民,来到山旮旯里的连队,检查双休日军营生活,正好看到黄龙长给战士们讲授书画装裱,再看黄龙长创作的书画,文政委很欣赏:“山沟里还有这样的人才,团里为什么没用起来?”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龙长就被调到团里,从事宣传工作。同时团里掀起一场“部队是所大学校”的大讨论,号召全团官兵向黄龙长学习,走上成才之路。文忠民也开始对这个个头不高的重庆籍小战士有了特别印象和深入了解。
1997年,黄龙长的绘画作品与另一位战士的书法创作,作为“香港回归祖国战士书画百幅作品展”,在全师巡回展出。这时的黄龙长,书画小有成就,篆刻也日臻成熟。艺术追求无止境,强烈的再深造冲动难以平复。
转折:以画敲门,解放军艺术学院破格录取士兵学员
又一个人生转折点———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每两年在全军招收10名现役干部身份的学员。黄龙长完全不符合招生条件。
这是一次涉险突围———要么上学深造,要么退伍。
死马当作活马医,豁出去了。
1997年夏天,休探亲假的黄龙长没有回万州老家,而是背上自己的50幅画作,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他要为艺术求索,到解放军最高艺术殿堂求索。
在北京没有熟人,不认识路,住10块钱一晚的地下室,啃馒头就开水。惟一能做的就是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大门前,一天、两天、三天……
三天后,他幸运地等到了之后把他当作自己儿子看待的王天胜教授。
同样出身基层的王天胜是国画教研室主任。看过黄龙长作品,王天胜不语。看得出绘画有功底,有潜力。但学院招生有规定。一心求学的黄龙长反复表达渴望求知,渴望得到高层次指点的迫切心情,情到深处泪水浸润男儿眼眶。
看过黄龙长画作的老师们惜才,动心了。
以画作为敲门砖,以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为钥匙,军艺的大门终于向年轻的黄龙长敞开。然而,一名普通士兵外出求学一走四年,团长、政委不敢批。
黄龙长特别感谢现在已是南京政治学院政委的文忠民少将。是文政委的一份亲笔信,改变了他的命运。
别无他法的黄龙长二上北京,找到了在国防大学深造的文忠民。文给团长和政委修书一封,称“小黄的事(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我看可以,这是给部队文艺创作培养人才”,建议“给师长汇报一下”。文政委的一封信给了黄龙长在国画领域汲取营养,自由翱翔的翅膀,让他得以进入中国军队最高艺术殿堂,一柄刚铸成的宝剑终于有了四年珍贵磨砺。
飞跃:寒窗四年,站在大家肩膀上
破格录取一名士兵学员,在军艺十分少见。全班12名同学中,大家都是肩上扛星的现役干部,黄龙长却是士兵,年龄最小,但在同学中也最好学、最刻苦。
要是黄龙长还算得上一匹千里马,他要感谢的伯乐就太多太多。
忘不了将他带入美术殿堂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的王天胜教授。也忘不了总后政治部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敬庭尧老师。
对一个每月津贴只有七八十块钱的士兵学员,绘画用的笔墨纸张是一笔不菲花销。军艺求学四年,黄龙长没回过一次家,既为省钱也为练画。
1999年春节,食堂关门了,黄龙长天天在教室里吃着用电炉水煮的白菜就馒头,苦心临摹了一幅清代大家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在王天胜老师的帮助下卖了7000元,让他得以度过经济上最困难的日子。还有敬庭尧老师,将与之素不相识但天赋过人的黄龙长带到自己的画室,悉心教授,耐心点拨。
更忘不了恩师刘大为。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政委的刘大为教授曾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著名画家,是位画画“画”出来的将军。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有着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的特点,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
时任美术系主任的刘大为为黄龙长这个班的学员授课时,特别注意到这名年龄最小的士兵学员。
黄龙长画牡丹,刘大为对其绘画技法的评价是:大气。
最有印象,也为黄龙长终身受益的是刘老师对他说的一句话“观察生活,注意结构”。
“比如说骆驼走路两只脚交换落地,绘画者不注意观察生活,很容易犯常识错误,画中的牛、马、骆驼三脚腾空。”悟到真谛的黄龙长懂得了触类旁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刘大为要求黄龙长,不要学他要学古人。黄龙长10年来一直坚持走博采众长的创作路线,谨守着老师的教诲。
“同样画骆驼,我要画自己的骆驼。”黄龙长说。生在山东长在大漠的刘大为尤爱骆驼,骆驼的品格亦对黄龙长产生极大影响,与老师一样,他也爱画骆驼。
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吟唱起蒋大为那首《天边的骆驼》———“天边走来一队队跋涉的骆驼,走啊走啊走在那茫茫的沙漠。风里雨里高昂着它的头,踏雪飞沙锻炼了它的性格。高高的驼峰从来不寂寞,茫茫的翰海里印着它的脚窝,沉甸甸的驼背上驮着它的希望,驼铃声声响是它心中欢乐的歌……”
那就是黄龙长。
蛰伏:散尽30万,化腐朽为神奇
2003年,为了给父母分忧,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的黄龙长转业回到家乡,成为文化馆美术创作员。那年夏天,刚刚转业的他与一批三峡书画名家一起,义卖两幅作品爱心助学,为山区贫困孩子们募集学费3000元。
一年后,他设立黄龙长书画院。两年后,又创立“三峡根艺馆”,投身根艺这门美术领域独特的艺术,抢救长于三峡峡谷沟壑、崖壁石林的奇根异木,通过艺术慧眼及精心制作,化腐朽为神奇,至今已为此散尽多年来作画积累的30余万元积蓄。
2006年12月,黄龙长还将自己辛苦绘制的一幅100米长卷捐赠送给万州区熊家镇农村文化大院,以此表达一名农家子弟支持家乡农村文化建设的深情。
徜徉于老万州不夜城内,市民均可免费参观的“三峡根艺馆”(西南地区最大的根艺馆)。无论是发掘于高山厚土下的巨型古香樟阴沉木,还是与顽石浑然天成的小型根艺作品,从这些神形各异、意境深邃、含蓄典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根艺作品中能看出黄龙长身上,那种三峡人粗犷的性格、质朴的情感和努力求索的精神。
“差不多了。”黄龙长说。他已经完成三峡成库前抢救淹没线下奇根的心愿,他要回归了,回归到属于他的书画世界,继续打基础。
美在于形,只能悦目;美在于神,方能赏心。神形之美兼具,是国画创作的至高境界。而书画的基础是文化,黄龙长认为30岁的自己还需要历练与积累,最迫切的是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不断吸收中外文化营养,沉淀再沉淀,融合再融合。
古之成大家者,天赋须加修养,这便是黄龙长对光阴的态度。
解读七O后画家黄龙长
七O后的黄龙长是万州区文化馆美术创作员,其三十年人生阅历是很多同龄人经历的数倍。
一个小学都未读完的年轻人却钟情于美学概论、唐宋诗词,有着观照历史文化,对国画艺术至真至诚的探求,绘画经历和造诣令人惊叹。
1998年3月,黄龙长作品入选由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缅怀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赛,在中国美术馆、辽宁美术馆展出。同年,黄龙长以鹰为题材的画作《高瞻远瞩》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书画赛。
2000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的家庭美术教师,德高望重的中央美术学院原中国画系主任丁井文老先生为黄龙长画展题字。2005年8月,其作品《伙伴》参加中国书画联谊会举办的2005金秋欧洲国际展,黄龙长被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家”称号。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的黄龙长擅画人物、动物、花鸟,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发表,还编入《中国书画艺术大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