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李仲春:为上海"穿新装"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8-07-16 22:19:09

    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人们惊奇地看到,近几年来,一群群、一排排旧楼房都"穿上了新装",过去,旧楼房上乱七八糟的平楼顶覆盖上了斜坡式仿琉璃瓦红色楼顶,剥落的外墙被装饰一新,远远望去,旧楼房变成了一群群、一排排别墅,成了这座东方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上海市的重点民心工程,"平改坡"工程,也叫"旧房穿新装"工程。李仲春,上海市祥碧建筑装潢有限公司的老板,云阳县龙洞乡人,他就是给上海市旧房穿新装的实施者。
  
 


  
来上海之前,我走了一段非常坎坷的道路 

    李仲春,44岁,高大而壮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而率直。在上海和记者见面时说:"谢记者,我叫李仲春,外号李木匠,我的工作就是给外面的那些旧楼房'穿新衣服',李木匠这个外号是上海人取的,'李木匠'在上海楼房装修行业成了品牌呢!" 
    李仲春出生在云阳县龙洞乡一个偏僻的山村,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在家里排行老大的李仲春刚刚初中毕业,他只好放弃了升学的机会,走出山村,到县城学木匠去了,为辛劳的母亲减轻生活的压力。身高体壮,头脑又聪明的李仲春从锯木材、刨木板开始学,在几名徒弟中他出类拔萃,深受师傅的喜爱。3年后,他出师了,自己也带着几名徒弟在云阳县城里走街串巷给城里人做家具。那时做家具完全是手工,这个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李仲春除了在做工精细上下功夫外,还买了许多家具书籍,自己学着给客户设计家具,一些比较新潮的家具进入了云阳县城的百姓家,"李木匠"在云阳县城小有名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具厂机械化生产的家具更受居民的喜爱,手工制作的家具不断被淘汰,李仲春的生意也越来越萎缩。 
    23岁那年,他放弃了木工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妻子的老家陕西镇平县,这里有丰富的石灰石,他在妻子娘家的附近开起了石灰窑。在来镇平县之前,他在云阳县专门学了梭窑技术,梭窑烧制石灰与传统的土发烧制石灰相比,既省煤炭,石灰的出窑率也高得多。 
    石灰窑开起后,工人只有三人,李仲春、妻子、老丈人,但李仲春的梭窑每天能出5吨石灰,每天把成本扣除,能赚60多元,这60多元在山区农村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地一些石灰窑老板和一些村民看热了,也纷纷学起了李仲春的梭窑技术,没多久,镇平县的石灰梭窑遍地开花,结果,李仲春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石灰窑开了3年,李仲春竞争不赢当地人,他只好带着妻女离开镇平,到云南谋生去了。在云南昆明,亲戚帮他找了一处门面,他请了一名厨师,开起了川味餐馆,餐馆内共有8张桌子,他当采购员,妻子当服务员。上午,餐馆开门前,李仲春就要把各种原料采购到位,营业时,他洗菜、切菜,给厨师当下手,有时还学着上灶,妻子则用背带背着女儿端盘子、洗碗。从来没有做过饭的李仲春,慢慢地能够炒一手好菜,也学会了精打细算,但由于餐馆的位置并不好,生意也没有火起来,开了一年,李仲春就把餐馆转让出去了。
  李仲春又带着妻女回到了云阳,云阳小峡电站正缺一名炊事员,他和妻女便在这里安顿下来。这里工资并不高,但经过颠沛流离的李仲春一家感到很安稳,工作并不很辛苦,一家人都在食堂里吃饭,李仲春很勤快,深受电站领导的信任,因此电站的后勤也交给他管,一家人在这里衣食无忧。 

    正是坎坷的经历,教会了我驰骋商海的本领   

    在电站干了3年,尽管生活比较安稳,但李仲春还是感觉到自己年轻力壮,应该出去好好地闯一闯。1994年,他刚刚30岁,他听说奉节县有许多煤矿都是靠人工挖掘,进度较慢又不安全,他在云南开餐馆时了解到云南的一些煤矿已采用了空压机进行挖掘,他就立即赶到奉节县草堂煤矿去考察,回到云阳后他就辞去了电站的工作,花1万多元从云南买回一台空压机赶到了奉节县草堂煤矿。他带去6个伙伴,承包了草堂煤矿一口煤井的掘进工作,每掘进1米,获得360元劳务费。李仲春的掘进队为草堂煤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李仲春也和队员们一起天天钻进矿井里轮班作业,早上下井,晚上出来时全身黑得只见白牙,并且身上湿漉漉的。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5个月,他又买回一台空压机,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几年承包期到了,草堂煤矿也发展起了自己的机械化掘进队伍,李仲春被终止了合同,但他通过这3年的艰苦奋斗,赚了15万元。 
    1996年,他回到云阳县龙洞乡,他的老家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他请来技术员在马河村的山上探明了煤炭的储量后,就和他那帮掘进队员开始干起来。李仲春的这支队伍在草堂煤矿练出了丰富的采煤经验,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把煤炭挖出了矿井。但是他忽略了交通和市场,从矿井到龙洞乡场上全是小路,他只能用骡子作运输工具,找不到大的买主,只好卖给场镇的居民作生活用煤。上好的煤炭在井口堆成小山丘仅靠骡子一点一点地运出山去,勉强能把工人们的工资保住,他就这样天天带着骡马队往场上赶,总希望有大的买主会找上门来谈生意。1997年,煤矿里出了一起安全事故,好在他还有点积蓄,一下子赔了6万多元。2000年4月,煤矿里再次出了安全事故,这一次,他负了债,也让他一下子跌进了人生的低谷。 
    2000年10月,李仲春实在顶不住债主们的威逼了,悄悄地告别妻女离开故乡,来到上海浦东。经朋友介绍,他在上海市建筑四公司打工。虽说上海很陌生,但他聪明能干又勤快,在家乡打拼10多年,也积累了一些带领民工的经验,四公司的领导很喜欢他,也特别需要他这样的人来管理民工,他在四公司干了一个月就被提拔成了管理员,月薪3000元。此时,四公司正中标上海市民心工程,将上海市一些旧房的外观进行"穿衣戴帽",四公司有数百名民工,民工们来自全国各地,当工头,李仲春如鱼得水。他带领民工干的第一项工程就让四公司的领导们赞不绝口,市民送锦旗,领导来参观,在荣誉面前,李仲春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努力和四公司的领导搞好关系,和民工们搞好关系,同时,认真学习如何搞好施工、如何看懂图纸。 
    3个月后,他向四公司的领导提出了承包"穿衣戴帽"工程的要求。他独立承包的第一项工程是中山西路的一幢民房,他带领20多名工人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楼顶改造、外墙装饰、水管安装等工作。第一项工程,他赚了近万元。 
    在一些人看来,李仲春运气好。李仲春说,我不认同,当初我来上海时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是坎坷的经历教会了我驰骋商海的本领。 

    做实实在在的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李木匠"品牌也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2001年,上海市第四建司将仓长路18幢旧房翻新工程承包给李仲春,他带领工人仅用了65天就完工,房顶非常规范,管道安装比设计要求还好,四公司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市政府还专门召开了现场会,上海市各区分管城建的负责人、建委负责人、中标单位负责人都到李仲春的工地上来参观。2002年,四公司又将彭埔新村30幢楼房翻新工程承包给了李仲春,他又用神奇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市政府再一次把现场会搬到了李仲春的工地上。市政府领导了解到李仲春是来自长江三峡的民工时请他上台发言,平时能说会道的李仲春却结巴起来,但他发自内心地说:"我来自三峡库区云阳县,当过木匠,开过石灰窑和煤矿,吃了很多苦,在上海立足不容易,我们必须珍惜,在工程上,我们不会留下一处让群众和领导们不满意的地方……"李仲春朴素而简短的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市领导当即表态:"上海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库区勤劳朴实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我们要更加关爱库区的民工,要给他们平等竞争的舞台。""李木匠"从此叫出了名,在上海市旧城改造系统"李木匠"成了质量和速度的代名词。2003年,李仲春成立起了上海市祥碧建筑装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享有独立承包建筑工程和旧城改造工程的资质。 
    李仲春在上海打拼8年,共完成了1200幢旧楼房的翻新工程,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一些报纸刊登的旧房改造的图片和报道。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创业历程也如同在舞台上表演,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一项项荣誉,一个个工程,我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的施工队有数百人,他们大都来自长江三峡,一直跟随我,我们这支队伍非常诚信,能吃苦,能打硬仗,这是三峡人特有的品质,在上海有许多建筑施工队伍,但像我们这样能长时间抱成一团的并不多。还有,我们三峡人做人做事都实实在在,也很聪明,在上海市从事旧房改造的施工队有数十家,上海的老百姓和发包单位就是喜欢我们,我们每接一项工程,我都要拿着图纸和居民去商量,这样才能得到居民们的支持,居民们经常为我们送水、倒茶和主动配合我们,而许多施工队因与居民的纠纷而影响工期和质量。他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在工程结算上从不主动去找发包方讨要工程款,上海人做事很讲原则,工程款有时不能及时付出,肯定是有一定困难,我们会主动分忧,也不会去为难发包方,这恰恰是其它施工队做不到的,因此,上海人说"李木匠"耿直,三峡人实在。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上海市支援灾区修建活动板房,市建设系统点名要李仲春带队伍赴灾区,市建设系统领导说:李木匠的队伍去,我们放心。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