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杨朝建:民间工艺的守望者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8-05-07 10:33:06

    他17岁开始闯荡深圳,尝试到"深圳不是谁都可以闯"的苦涩后,回到三峡。起初,压根儿没把木匠活"打上眼"的他,丝毫没有打算向当时早已闻名乡里的老木匠、雕匠父亲杨胜国跟师学艺,而是去驾校拿了驾照,欲借助老家开县盛产原煤的优势找点大钱。几年下来,钱没挣到,倒亏3万多元。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父亲身边,安心当起了学徒。如今,羽翼渐丰的他,仍然跟随着老父亲,与弟弟杨朝伟携手,立志承担起民间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创立起重庆市万州区杨佳将木制品有限公司、杨氏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木竹雕刻工艺品、用于中式装修的各种装饰木雕、古典家具,把明清时代最具特色的式样与现代家具的广泛用途进行融合,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在三峡,打响"杨家将"这一系列古典家具品牌。 

    万州区观音岩,光彩建材大市场内,一个60余平方米的"杨家将"展厅,整齐排列着一件件色泽古雅大方、款式独特、精致的办公家具、工艺品,每一样东西都值得仔细推敲。凡到过此店的顾客,无不为那典雅、精湛的工艺啧啧赞叹。 

    杨佳将木制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杨朝建,随手拉过一把圈椅对记者说:"其实,木头的花纹在家具上的使用是很有学问的,你看这个圈椅的立柱要用竖纹,像人的脊梁一样挺拔;搭脑上的木纹要选乱纹,就像人的大脑中复杂的神经系统……" 这些常人看来沉寂的木头,在他看起来却都鲜活而有灵性。


志存高远——我心飞翔 
 
    4月初,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记者走进了位于万州区龙宝镇龙华街的杨佳将木制品有限公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块黑底白字的"陋室铭"牌匾,醒目地悬挂在杨朝建办公室的墙壁上,室内是清一色的古典色彩:古典的座椅,古典的茶几,古典的高脚凳。办公室桌上,一个名为"九龙如意"的玉檀木雕如意,显得尤其特别,两条大龙左右环抱着七条小龙,中间一颗玉珠成为小龙们的玩具。古香古色,雕工独到。 

    不是武将的木匠———"杨家将",这是"杨氏父子兵"给自己所创品牌的简易解释。杨朝建说:"之所以打造"杨家将"古典家具品牌,倒不完全因为我们姓杨的缘故,而是从杨家将的故事里受到启迪。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前赴后继的忠勇行为,受到人们崇敬。我们秉承了杨家将那份忠诚的品格,不论是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期间,还是在顾客面前,都要体现一个"忠"字;而且我们也有责任将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制作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将传统文化最亮的一面用于中式家具制作、装修。所以,我们就以'杨家将'为注册商标品牌载入古典家具史册。" 

    "其实,当初更多的是为了生活,才跟随父亲涉足木匠行业的。"杨朝建一边处理公司事务,一边娓娓道出了久违的"曾经": 

    1974年9月,我出生在开县五通乡,当教师的爷爷和当时已具相当水平的木匠父亲,给我创造了一个较同龄孩子优越得多的家庭环境。那时我较好的学习成绩让老师欣慰,调皮捣蛋也令老师头痛,初中毕业那年,我负气离开了校园,心想不如早点出去学点手艺挣钱,干出一番比父亲更有出息的大事业来。现在想来,当初自己真是"算了一笔错误的账",不过我并不后悔,因为我从来不注重昨天,更注重明天的辉煌。虽然学校教育接受得少,但我可以再学习。 

    我离开学校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到似乎遍地黄金的深圳去闯一闯。当时,一个老乡在深圳一家玩具厂上班。心想到那边后,不至于无处落脚。于是我揣着爷爷给的100元压岁钱,瞒着父母,跟着同村的一位同学一道,从万州乘船到达岳阳,然后转乘火车到达广州,一路辗转抵达深圳。 

    刚一落脚,老乡一番叮嘱就把我吓住了:"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不能随便出去乱走,以免因为没有暂住证被'请'到派出所去。" 当晚,由于路途的舟车劳顿,脚趾化脓感染了,漫长的夜里,疼痛难忍,我也只有咬紧牙不敢哼一声。 

    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工作,眼看生活都成问题了。好不容易经过一个熟人介绍,进入一家服装厂,开始去学踩电车,两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欠厂里的钱--我把一件衣服做坏了,厂里要求我照价赔偿。后来,我又进入了一家手袋厂,生活总算基本上安顿下来,可好景不常,不多久由于手袋厂倒闭,我不得不再次失去生活的来源。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爬滚打,我突然明白:原来,深圳这个地方不是谁都可以来闯的,与其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倒不如自己去学一门手艺。 

    1992年,我回到老家开县,然后到万州的一所驾校拿了驾照,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买来货车跑货运。开县盛产原煤,不愁没有货源。当时,从开县拉一车煤到万州需要7个小时左右。在生意特别好的那段时间,我有两个多月没有在床上睡过安稳觉,困了,就把车停在路边打盹,醒了,又继续前行。为了能多挣点钱,我认为苦一点值得。可当时的我年轻气盛,根本不懂得资金的合理安排,两年下来,发现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损3万多元。 

    这些经历,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生活积累吧。好比一块石头,必须忍受刀琢斧敲的痛苦后,方能雕凿成器。当时,父亲不但是一个好木匠,更是一个出色的雕匠,我最终打定主意:继承父业。如果我是一块待雕琢的木料,我坚信:好木也成器! 

人生定位——不懈追求 

    儿子心高气傲,父亲杨胜国是知道的。无情的现实,磨砺人的心性。从此,我乖乖地跟父亲学起了手艺,成天跟各种各样的木工工具和雕刻刀打起交道。雕刻刀可没长眼睛,稍不留神就会戳到手上,冬天,一双粗糙的手满是皲裂的伤口。 

    当时,父亲正带着20多个徒弟,而且也正在为万州一家木制品公司做来料加工产品,所以,我在跟父亲学手艺的同时,父亲仍然给我支付一定的工资。因为是做计件,手艺不成熟的我开始一天只能拿到两三块钱的工资,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就必须强迫自己学得更快更好。在父亲20多个徒弟当中,我是出师最早的一个。随后,同样到深圳闯荡一年多的弟弟杨朝伟也回到老家,做了父亲的徒弟,于是,杨家队伍壮大起来。父亲和弟弟主要抓生产和管理,我负责开拓市场跑业务。就这样,我们父子三人组成的"杨氏父子兵"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将企业一步步带向成功。 

    20岁那年,我来到了广西柳州的一个居民小区,承揽家装业务。当时,我还没有能力买上一部价值两三千元的传呼机,但为了"装点门面",我花25元买来一个传呼机模样的电子表挂在包包带子上,遇上需要留传呼给别人,就写上房东的呼机号。仅半年时间,我就揽下10多家家装业务,在小区里,我成了人人都知道的"小杨"。 

    1996年10月,父亲杨胜国带领着我们兄弟俩,决定到万州谋求更大发展。在万州双河口租用两间土墙房子,投资2万多元,开始组建雕刻工艺公司,开始公司成员只有七人,我们杨氏一家四口,加上从外面招收的三名木匠,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母亲理所当然担当起后勤工作。一次,在木料进行烘干的过程中,不小心着火了,幸亏消防队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雕刻是个细致活,批量生产必须培训出更多的工人。从那时开始,公司前后培训了500余名工人,现在只剩下100多名,其中有20多名残疾人。只要有一双健全的手,都可以来我们厂参加培训。这也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有远大目标的人自然会在技术成熟后寻求更大发展,这很正常。想当年,我为了学到家具制作的最新技术,曾到深圳的一个木制品厂打工,当了三个月的"间谍"。 

    由于以前都是与其他公司合作,给自身发展造成很大的局限性,2002年初,公司正式独立出来,搬迁至万州区龙宝镇龙华街。同年6月,"杨家将"注册商标正式申请成功,我开始潜心经营自己的品牌,同时开展寺庙、酒楼、茶楼、宾馆等地古典风格的装修与设计。 

    在万州承揽的第一笔业务,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万州的东方公主保健服务公司正准备搞装潢,我得知消息后,跑到施工现场,打听有关情况,东问西问才终于问到了老板头上,得知对方装潢要采用古典的雕花门窗进行装修后,立即表示自己公司保证能够拿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对方原来准备到浙江去订货,没想到在本地就有能够完成这一工艺的企业,尽管对方当时有所怀疑,但老板还是同意到公司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考察回来后,缘于本地订货较为方便和实惠的价格,同意让我们公司生产。拉下第一笔业务就有20多万元,我很兴奋!虽然利润微薄,但毕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有了东方公主保健服务公司的良好开端,随后的万州小八仙酒楼、古万州酒楼、古韵茶楼、后街金座仿古一条街,以及串通休闲会馆等地的古典装饰工程均为我们公司的杰作。通过古典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现在,公司在西南地区拥有雄厚的雕刻生产技术实力,专业从事手工雕刻的技工达100余人,投放市场的各种雕刻艺术品,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在漆艺品(生漆)的开发生产中,将国外先进的制漆工艺融合在传统漆艺中,使生漆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企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危难时刻,有人建议用现成的设备和成熟的工人转向软体家具的生产,而且朋友都联系好了销售渠道,但我坚持古典传统家具的制作生产,我坚信:中式的传统的东西一定能经受住时间考验。 

    2007年,公司在万州九池乡黄梅村占地20余亩开始修建标准化厂房。我认为,一个公司要得以长足发展,工厂管理规范化是必须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必备条件之一。今年9月,公司将迁入全新的厂房,迈上一个新台阶。 

    既然给了自己一个人生定位,惟有不解追求。我的目标是:在传统的手工艺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对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被追逐时尚的当代社会所遗忘的传统文化进行拯救、发扬,以传统工艺融合现代时尚,创造出更多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把"杨家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让它走出三峡,走向世界。

    后记:

    “弘先辈风规,融古今技艺,雕龙撰凤,呈一片文心;崇杨门英名,摹明清传统,戳木点金,装万家华构。”这是高等院校几位教授字斟句酌后送给杨佳将木制品有限公司家具展厅的一副对联。细细品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反映"杨氏父子兵"的心声呢?

三峡都市报记者  秦俭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