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长在万州长江北岸江边一吊脚楼贫居里的画家王岱佛,自少年时画作参加万县市儿童画展起,长大要当画家的梦想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他搜尽奇峰,踏遍三峡。即便是双耳失聪,也没有因残自卑地虚度人生,仍“以画为乐”、“以画为寄”,虔诚地追求,默默地耕耘。在处女作《万县码头一角》参加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并被成都美术社收藏陈列后,而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有《繁忙的万县江边》、《轻舟已过万重山》、《夔门天下雄》、《宁河秋韵》等多件作品,先后参加了省、地、市画展,以及与外省市的书画联展。今年6月,他的《长江之歌山水画展》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展出,赢得了两国社会大众的极大赞赏,十余幅画被当地收藏家收藏。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内心的激动,也无法用词汇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动。
作为三峡画家出国办画展,王岱佛是第一人。虽然自己的画作得到了新加坡和大马社众的极大好评,被多位收藏家收藏。
可是,他深深知道,今天的造化,都源于三峡这片厚土。没有著名书画家周漫白、余仲九、冯天骧的熏陶与提携,没有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黄润华、张凭、贾又福、许仁龙、王文芳、胡振昆诸教授精心指导,哪有今天的成就。
7月13日,就在他出国办画展刚回来几天,王岱佛在万州宾馆青龙瀑布厅,举办了盛大的答谢晚宴。那晚,他邀请了万州书画界的知名人士,还特邀了这么多年给予他无私帮助的亲朋好友。
是啊,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荣誉,这是我们三峡人共同的骄傲。在那个举杯欢庆的夜晚,虽然他无法听到人们的祝贺声,可他最想表达的就是感动和感谢,一颗感恩的心……
也在那个特殊的时刻,记者拜会了久仰大名的著名三峡画家王岱佛先生。
记者:王老师,听说此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办画展非常轰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翁诗杰亲自为画展的盛大开幕剪彩,10多家媒体同时报道,当地许多著名画家和社众都来观展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我们能分享一下当时的盛况吗?
看到这一采访要点,王老师颇有些激动,但又十分平静。
王岱佛:我此次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展出是受恩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许仁龙的举荐,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新加坡兴艺东方艺术品总部特别邀请的。能得到他们的邀请,特不容易。它邀请的对象都是中国大陆顶尖级的山水画家和油画家,已成功为中央美术学院著名国画家贾又福、许仁龙、蒋采萍等教授,著名油画家闻立鹏、潘世勋、李天祥、赵友萍等教授举办过画展。我的作品是在中心负责人谢声远经过考察后欣然决定的。
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当我们夫妇6月15日从北京飞抵新加坡时,谢先生的太太亲自驾车接机,等我们第二天赶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时,我的作品已在创价学会综合文化中心展览厅布展好。整个展厅很大气,还提前为我出版了精美的画册,并在当地有名的《宇宙》杂志和《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中国报》、《马来先锋报》及电视台进行了展前宣传。
开展的那天,展厅楼上楼下早已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翁诗杰先生亲自为画展开幕仪式剪彩。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今天参加这位中国三峡著名画家王岱佛画展开幕式,使我们大马社众从王先生的画作中看到了中国三峡的雄伟气势,给人们从重重高山、万里长江中得到了人生启迪。我们不能完全讲创造人均收入,还要发展文化艺术,让吉隆坡成为艺文之都,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努力,创价学会和新加坡兴艺东方艺术品中心联办的这个艺术展览值得赞赏。这是对大马社众繁荣发展的又一贡献。”
许多观众对我的太太说:“王先生的画面很宁静,也很有激情,我们很喜欢王先生的作品和中国长江三峡。”
创价学会会长柯腾芳和谢声远先生对展览很满意。他们认为我的画贴近生活,画出了三峡人的生活情趣。如帆船、拖轮,江边的航标灯、信号台,纤夫,是国外许多地方都看不到的艺术作品。他说,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有些中国画已显得不伦不类,从我的画中他们既看到中国传统的艺术,也对现代生活有一种生动的描写。看我的画,使他们感觉到身临其境,仿佛就是在中国美丽的三峡中畅游。
马来西亚著名美术家张耐东先生在留言中写道:王先生的画作技术高明,能在画面上表现出经过提炼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大气派,令人投入其中宏伟的三峡优美景色和意境中,犹如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这是您努力创作的成果。愿您再创作出新的歌颂长江三峡更美好的歌来。
马来西亚著名水墨画大师谢忝宋博士是这样评价的,他说,你的画具有强烈的主题性,作品境界气势博大,沉雄静穆。技法多样而运用灵活很见功底。画出了长江三峡的地域特色和中国山水画的时代特征,与自然之景拉开了一个空间距离,已经显示出你“源于自然,再造自然”的艺术理念和追求。整个展览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先生热爱自己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热爱自己祖国文化艺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从作品中看到王先生在技法上、构图上有自己艺术上的求变心路。
《宇宙》杂志编辑许锡辉先生甚至这样认为,画展为促进中马艺术交流写下了光辉的诗篇。说王先生是中马民间文化使者也不为过……
画展开展第一天,有10多幅作品就被当地收藏家以高价订购。离开时,谢声远先生一再鼓励我一定要画出更多新三峡的作品,希望我早日再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一次《三峡新貌画展》,他相信我能画出的新三峡更美,也相信下一次的画展同样精彩成功。
记者:王老师,出国办画展,您是三峡画家中第一人,一定有不少感受吧?
王岱佛:是啊。三峡库区人杰地灵,人才济济,许多老师都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笑),其实,我们三峡库区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可以大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三峡,向往三峡。
单就创作而言,只要你选准创作的方向和题材,不停地、勤奋地潜心耕耘,多多积累就会出成绩。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我们画画,绝不能仅仅追求笔墨技巧,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语言。必须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当代艺术大师的精神。必须结合这些走进大自然,走进你创作的基地进行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创作,我们不能老是重复古人。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笔墨当随时代,服务时代,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新时代的艺术作品。
这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我们夫妇都很感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民对中国艺术非常珍视。同时,我们也为自己生在中国和长江三峡而自豪。
记者:王老师,您有今天的成功,除了因为受不少大家的指点以外,更主要还是您自己多年努力的结果,尤其是近年双耳失聪,完全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仍然不知疲倦地耕耘在这条孤寂的道路上,实在令人佩服。能谈谈您不平凡的一些经历吗?
片刻的停顿。
王岱佛:我很庆幸自己是三峡人,更庆幸我们三峡有那么丰富的文化沉淀。船工的号子,江上的白帆,苍翠的大山,伴随我度过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还在少年时我的一幅画作参加万县市的儿童画展那时起,长大要当画家的梦想就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底。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常行走于川东著名书画家周漫白、余仲九、冯天骧等先生之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积累。那是1972年的一天,我来到万县市文化馆的楼上,当时有陈一屏、余仲九、夏才清、冯天骧、石正、秦先源老师,他们正在讲述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画家李可染,说李先生1956年从重庆到万州码头,一下轮船,完全惊讶了。“好漂亮的万县山城”,特别是早上五六点的时候更美,给人一种朦胧神秘之感。而夕照下的万州又是另一种美。他在万州画了许多成名作品。如《响雪》、《万县瀼渡桥》、《巫山云图》、《江城朝市》等。
受他们的熏染,我开始真正做着自己的梦。其处女作《万县码头一角》参加了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并被成都美术社收藏陈列。随后《繁忙的万县江边》、《三峡放排》、《三峡连北京》、《宁河秋韵》、《石琴响雪》等多件作品,先后参加了省、地、市画展,以及与外省市的书画联展,有的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和港台人士收藏,或见报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凭着对山水画艺术的酷爱,以及对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敬仰,我克服重重困难,自费上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主攻山水画。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我受教于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黄润华、张凭、贾又福、许仁龙、王文芳、胡振昆诸教授。零距离接受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山水画大家的教诲,这也是我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此间,我确定了创作思想,选定了创作基地,认定了主攻方向。
我从研习古代范宽到龚贤,当代李可染到贾又福、许仁龙,并结合自己三峡写生的经验,逐渐加深对传统技法程式和现代笔墨情韵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地创作出以三峡为主题的新作。
从中央美院学习归来后,我把创作题材锁定在长江三峡。数十次地与画友张成福等穿行于大小三峡间,从三峡雄奇秀幽的山水中感悟三峡的灵魂。试用厚重、深沉的笔触,去印证和领悟前人和今人技法、境界的合理性和深刻性,使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从技法层面提升到艺术层面,以至渐悟“道”的高度。我克服了只求空灵而疏于荒寂戏笔的不足,努力追求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倡导的“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精神,尽心突出作品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及主旋律。
在这条孤寂的路上,我很感谢我的妻子,也很感激那么多帮助关心我的朋友。
失去听力,这是我最大的痛苦,也很无奈。但我庆幸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精神寄托,远离红尘而更能静心修炼,不过,我每次到三峡写生,都看到了三峡库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中也给了我新的灵感及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力量,我将以此为寄,继续努力,虚心地与更多的三峡画家一道,歌颂新三峡、为新三峡立传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