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陶建中:南国劲抒三峡情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admin | 时间:2007-07-05 17:13:26

  你出生不到3个月就没了父亲,是母亲和兄妹们流着汗水和泪水把你拉扯大的。作为家中的老幺你天生聪慧,平日里看起来不怎么用功的你,考试时总会产生奇迹。尽管你17岁时一路过关斩将考入师范学校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不安分的你却始终放飞着这样的梦:泛游商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你告别讲台去了南国,初出茅庐的你终于见识到了商海的波诡云谲。你开饭馆,接纳的总会是一大批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三峡老乡,一单接一单的免费使你入不敷出。饭馆关门最直接告诉你的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眼见着一大帮老乡无活可干露宿街头,你开始自办工厂。为的是心中的梦、为的是三峡的情。
 


    5月的南国,气候开始炎热。当向晚的海风吹上中山腹地连片的工业开发区,吹过绿阴下、荷塘边的南国特有的豪华农庄时。“鱼米之乡”的大竹门随风戛然洞开,戴着宽边眼镜,挺着便便大腹的你匆匆而来。那一次,你我初次谋面;那一次,你我相互了解到,既是地道的老乡,又同出一师门。 

    具体采访你,是在一大批三峡之子组织的晚会过后。那一夜,你我都酒过三巡,平常酒量不错的你,也因为我的远道而来喝得酣畅淋漓,更重要的理由正如你自己所说的那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三峡之子了,是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一种鞭策;毕竟,自己从此在三峡乃至全国,就多了一张别样的名片。 

    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眺望着阑珊灯火下美丽的中山夜景,你开始了一段饱含热泪的讲述,你艰辛的创业历程,内心那段浓浓的三峡情谊。已深深地浮现在记者的脑海深处———

    在众多创业在南国的三峡人中,你是一个颇有文化,又颇有才气的人。当年奋发图强念书的理由是为了捧个铁饭碗。没想到走上三尺讲台后,你想到更多的是为了把生命投入到壮壮烈烈的市场洪流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云阳县江口镇,秀美的汤溪河畔,一位白白胖胖的小子呱呱坠地了,那就是你。父亲当时给你取名建中,意思就是建功立业。你3个月不到,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你是在母亲和兄妹们的汗水和泪水中长大的,期间的酸楚你自己都无法用语言描述。直到你30多岁后,从大姐发黄的相册里,才第一眼看到你的全家福,也才第一次清楚看见抱着襁褓中的你的父亲那真切的容颜。你天生聪慧,刚开始上学你就站到了全班的前3名。但你也是全班最不安分的学生,直到后来你考上师范学校,全家人终于在你捧上铁饭碗的那一刻,才舒了口长气,心想你终于找到归宿。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当年迈的母亲和哥哥姐姐都指望着你来改变家庭的贫困时。你在片区组织的一次篮球训练后却改变了想法。你觉得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不在三尺讲台。顾不上家人的反对,1992年7月,就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你背上泛黄的背包,远行到了广东。从此,你开始了一段漂泊、寻求创业的生活。初到广东中山,一道出发的老乡们都已各奔东西,眼前除了蔚蓝的大海,就是漫无边际的工业开发区和南国的椰子林。举目无亲,摸不着东西南北,满身酸臭味的衣服穿在身上,汗水就顺着背脊流。好不容易,在一些老乡的介绍下,你进了一家台湾人开的玻璃厂,但干了不到两天,从没干过体力活的你就支撑不住了。走出玻璃厂的大门,囊中羞涩的你不得不重新找活干。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你本想通过这份工作,挣点钱寄回家孝敬母亲。但一位与你同组的干了多年保安的老大哥却这样提醒你:“年轻人,你有文化,又有头脑,光干这活,恐怕你十年八年买套房子都难,想点别的出路吧。”老大哥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已经有些木讷的你为之一震,的确,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你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你要从此激发灵感,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你眼见着一大批老家出来的民工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你决定在坦州这个云阳人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家饮食店。说干就干,一个月后,一家集小吃、特色川菜为一体的川菜馆开业了。你重情重义,生意十分火爆,在旁人眼里,不出两年,你准会赚得盆满钵满。但出人意料的是,自从你开了川菜馆,来找你的老乡更多了,免费的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不出半年,你的饮食店关门了,从老家借来的4万元也打了水漂。但那一刻,你没有失落,毕竟,你结交了一大帮今后对你事业发展有莫大帮助的朋友。 

    你称,那一刻,饮食店关门了,背着满身债务,你几乎是逃离了坦州。在物欲横流的南国,留给一位落魄的创业者的却是别样的尴尬。你开始了挨饿、睡水泥地板寻求一份工作的流浪日子。原本凭着你的知识和聪慧,应该很快就会谋到事干,但现实捉弄人,你的那份落魄样,使许多职业与你擦肩而过。或许,现实的愚弄是为了让你有朝一日成就大事,此后,你不经意间的一次面试,引起了一家台资灯饰公司老板的注意,你被招进这家公司做了一名产业工人。 

    从此,你的智慧开始改变你的命运。

    凭着勤奋与聪慧,你在台资厂的工作如鱼得水,在自己的能量不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你还不断的安置一些工作给三峡的老乡们。在做高管淘得第一桶金后,你决定带领一批老乡自己开工厂。

    采访中,当记者询问起你是如何在创业路上淘得第一桶金时,你的答复竟然是那样的坦然:那是一段极不平常的日子。最初,一贫如洗的你在灯饰厂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已经多次在创业路上碰壁的你,做普通工人也做出了模样,你不但自己拼命的干活,而且你还带动身边的一大帮人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很快,你的才干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短短一年时间,你从工人做到班长,再到组长、车间主任,直到总经理助理。月薪也从几百元上升到数万元。 

    在台资厂一干就是8年,有了生产技术,有了管理工厂的经验,同时兜里有了创业的本钱,你不再满意自己一人一个月能赚多少工资,你决定自己开始创业。 

    在中山这个当时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灯具王国,你想把事业创出一片天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00年底,攥着手里打工赚来的一笔钱,你在离古镇和中山市区都比较近的横栏镇租下了7000多个平米的厂房,聘请了员工,大凡公司的业务和主要活,你都亲自干。采访中,你还饶有兴趣的告诉记者,在你的创业历程中,元旦对你是个极为特殊的日子,从开店到打工、从打工到办厂,所有的创业开业日子,几乎都在元旦这天。2002年的春节,当许多身边的老乡都高兴的回到三峡老家过春节时,你刚开业的工厂接到了一笔新业务,就是在春节期间,德国客户的一批灯具架子要完成,时间限定在正月十五以前必须交货,因为客户要赶着在春节后发货到欧洲。 

    为了准时保质完成这笔业务,你将铺盖抱到了厂房内,又说破嘴皮,挽留住10多名准备回家过春节的民工。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别人都在欢庆合家团聚的时候,你和10多位工人一道吃完方便面,就开始干活了。采访中,你微笑着叹息了一声:那一年的春节,才真是叫守岁。 

    忙完初一到十五,眼见着合同约定的时间将至,但所做的这批灯架还有几道工序没有完成。为了按时交货,你和10多个民工一道,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硬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出货。如此紧张的工作,如此宝贵的时光,在常人眼里,这次肯定又赚了一大笔,但结论却是否定的。休息两天后,当你走进办公室一算帐,你傻眼了。5万元的业务,材料钱和民工工资,还有加班费,一下就付出了5.2万元,自己倒贴几千元。但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落和亏损,赢得了从此大批量的业务。因为你的诚信,因为你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客户,一些大客户纷纷找上门来下订单。从此,你的工厂开始崛起。 

    业务有了大的发展,风华正茂的你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一大帮老乡,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工厂的业务,你把投资并不大的一些赚钱项目拿了出来,让给一些老乡来发展。采访中,来自巫溪的向老板这样告诉记者,你是个有钱大家赚的人。许多来自三峡的老乡还这么说:你大智若愚,但正是这一点,却不断的托着你的事业、成就更高更远。 

    的确,你如同大哥一样憨憨的模样,正带领着一帮老乡走向辉煌。

    曾经的无奈和现实的机遇,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家。你在事业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更多的情谊,更多的祝福和牵挂留给了三峡。

    在经历了几多的无奈和困惑后,你终于成功了。你认为成功除了一股冲劲外,更多的是机遇。倘若没有朋友的鼓励和信任,倘若自己也选择放弃,那么今天的你或许还是流浪在南国的一名短工。但外表憨憨的你其实是条硬汉,就如同当初丢掉铁饭碗,走下三尺讲台选择外出打工创业一样,做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你认为始终比生活在襁褓中的生命更坚强。 

    你刚20岁就到了广东,10多年间很少回过三峡,4年前的冬天,你终于回到了老家,但却满面泪水,曾经对你呵护有加的母亲去世了,临终时,母亲告诉你,你曾经想把她接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看看,她想去呀,但一想到自己的老家,她又迈不开脚步,毕竟,三峡的一草一木,她是那么的熟悉,乡亲们,她是那么的依恋。老人托付给你的遗言就是:千万不能忘根。你没有忘记母亲的遗言,每年春节,你都会回到老家祭奠祖坟,尽管有时你孤单一人站在母亲的坟前,你总会觉得只要双脚踩上故乡的土地,就不会寂寞。每次回乡后,你总会带领一些老家的年轻人到南国淘金致富;你还从你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资助你周边的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你还不遗余力的支持一些老乡在南国独立创业。10多年里,你称仅在资助一些老乡的车船费、生活费方面,就不下10万元。但你一直很乐意。 

    今年5月底,记者在广东中山采访时,电话中得知你正风尘仆仆的赶往珠海去谈一桩业务,当晚,百忙之中的你特地从珠海赶赴中山市的东升镇,你说,那里应该有许多的三峡老乡要认识,在那里,老乡间互通有无,或许有更多的商机。正是凭着这股执着,在你企业的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你开始挂念起家乡的发展。6月初,你特地回了趟三峡,无论是到万州,还是在云阳,你总会收集大把的信息,你说要将这些东西带出去宣传,让更多的商家到三峡投资兴业。 

    就在记者成稿前夕,你还特地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你刚刚同台湾的几位朋友一道,聊有关回三峡考察投资兴业的情况。电话那头,谈起家乡,你总是那么深情和激动,你总会有那么多问不完的家乡事,道不完的思乡情。 

    你说,那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最真切的牵情。记者也会为你深深感叹,如同诗人般的你,在南国劲抒的那份三峡情。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