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向奇华:建造自己命运驿站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7-04-03 09:23:31

 15年前的一个傍晚,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同乐菜市场,一名身穿粗布衣裳、中等身材的年轻男子快步冲过人群,猛然拥住一名年轻女子,全然不顾众目睽睽,嚎啕大哭。男子名叫向奇华,他拥住的是自己日夜思恋的妻子程启会。这对从万州区五桥民安村走出去的农民夫妻,压根儿没想到,在异乡的这一拥,竟成为他们在南国建造自己命运驿站的起点。

 拳拳儿女心,悠悠三峡情。

 每逢春节,深圳金华祥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向奇华,都要带着妻儿从深圳赶回万州老家,看看老人,看看"山顶上"的邻居。

 2007年的春节,是他们在老家时间呆得最长的一个春节。今年,他们将600多万的工程项目交给别人去做了,只为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老家陪陪亲人。

 3月下旬的一天,又是一个明媚的春日,记者在万州区五桥街道红星街一套安静舒适的三居室里,见到了正陪着母亲享受天伦之乐的向奇华夫妇。

滋生"野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有多重,向奇华心里明白。身处异乡近20年的他,最牵挂的还是写满他童年趣事的毡帽山。前些年,为了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过得更舒适,他特意在山脚下的城里给父母买了房子。

 "华儿从小调皮得很!他鼻梁上那道隐约的疤痕,就是一次被气愤至极的父亲将饭碗猛然扔过去留下的。"时至今日,母亲仍心疼不已,现在儿子儿媳的孝顺和有出息,让67岁的母亲脸上笑开了花。

 如今,父亲不在了。向奇华轻抚着那道隐约的疤痕,如烟往事,又随风飘送至眼前,耳边又回想起当年父亲铿锵的话语:"男子汉就要像个男子汉的模样!做点儿像男子汉的事情!"

 向奇华体现男儿风范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漂亮的妻子程启会追到了手,从而成为他事业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曾经,他"猫"在程回家必经之道的竹林里,上演"黑松林里冲出个李逵"。回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他得意地宣称:"当时,确实还是花了点儿功夫"。

 "追妻事件"让他从中悟出个道道儿来: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个从杂志上看来的故事,更涤荡着他的灵魂: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他去世时,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去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媒体大亨的律师公开了答案:"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从那时起,向奇华有了"野心"。

 1991年,女儿5岁。随着女儿的一天天成长,原本贫穷的家,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但向奇华的"野心"却随之膨胀。

 "到深圳去闯一闯!"向奇华夫妇果断地做出决定。当时,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1991年,正是深圳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机遇肯定比家乡要多!

 "不行!要出去打工只能让启会先过去。"父亲严厉地阻止了儿子,同意先让儿媳过去找落脚点。原因:向奇华从小就爱惹祸,担心儿子遇事性急,冒冒失失出去生事端。再说,家里繁重的农活离不开向奇华这个主要劳力。

 9月,妻子程启会怀揣卖掉一窝猪儿凑足的路费,带上亲人的千叮嘱万嘱,背上一床毛毯,只身来到了深圳龙岗。

寻梦南国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27岁的妻子程启会第一次有了最深切的体会。刚到深圳那天,由于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找到工作,为了能将住旅馆的钱节约下来,她住到了龙岗人行天桥下。9月的深圳,尽管炎热难当,但夜深了还是凉意袭人,她拿出毛毯将自己紧紧裹住。天桥下,还住着像她一样怀揣希望来到这座城市掘金,同样还没有着落的另外几个人。

 "你要不怀好意,'它'就对你不客气!"面对一个自称来自江西的陌生男子窥视的目光,程启会拿出丈夫给她防身用的一把小刀,朝那人晃了晃。那夜,她握着那把小刀,几乎彻夜未眠。依偎着她和丈夫结婚时用的毛毯,无声地向"丈夫"诉说着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泪水,静悄悄地流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程启会到小摊点简单充饥后,又穿梭在茫茫人海中,四处寻找工作。一整天下来,筋疲力尽的她只好又回到天桥下。这次,她来到天桥附近一个治安岗亭处,只希望睡个安稳觉。

 第三天下午,程启会幸运地碰见了一位忠县老乡,在老乡务工的建筑工地找到一份煮饭的差使。来之不易的工作使她倍加珍惜,无论怎么说,总算有了落脚点,可以给丈夫写信了。

 向奇华接到妻子的来信时,高兴得像个孩子,这下子父亲再没有理由阻拦自己了!他赶紧给妻子回信,说"我很快就过来。"

 11月,向奇华在家卖掉一塘莲藕,带上200多元路费,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深圳。由于天色已晚,也不清楚妻子到底在哪里,他决定等到第二天傍晚再到同乐菜市场找人。妻子说了,她每天傍晚都要到菜市场去买菜。当晚,疲惫不堪的向奇华随意走到一个建筑工地,在该工地工棚里将就睡了一晚。

 第二天傍晚,他早早来到菜市场等候,望眼欲穿。可从下午4点多钟一直等到晚上8点多钟,也没看见妻子的身影。"她去哪里了?会不会被人欺骗?"他一遍遍在市场里来回寻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他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孤独。

 时间很快就要到晚上9点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他的视野中:是她!是她!向奇华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跑过去的,更来不及呼唤一声,一把抱住妻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像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起来,对妻子绵绵的思恋和无尽的担忧,随着如泉涌般的泪水倾泻而出。

 从此刻起,在深圳龙岗,向奇华夫妇开始打造新的人生。

苦尽甘来

 当时的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连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但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看到这一切,向奇华热血沸腾,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但向奇华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个字———"拼"。

 从此,建筑工地上,又多了一个三峡汉子的身影。刚开始,学过砖匠手艺的向奇华也只能当小工,挑灰浆,搬水泥,什么脏活累活样样都干,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要忙到深更半夜才能休息。肩磨出了血、脚打起了泡、手勒出了痕……可一个月也只有300多元工钱。

 妻子程启会为了能多挣一些钱回家,除了给工人们煮饭外,也跟着丈夫在工地上干些其他的活。挖土石方时,深度1米以上的,程启会去挖;1米以下的,向奇华去挖。一个星期不到,夫妻俩脚下的黄胶鞋就烂了。

 一次,妻子程启会揽下用铁锹不停地给搅拌机里运送混凝土的活儿,由于一个小时3元的工资很诱人,她竟然一直不停地整整干了7个小时。这一次,累得骨头都像散架似的程启会,在床上整整躺了两天。

 晚上,住在四壁透风的工棚里,向奇华看着日渐消瘦的妻子,心疼不已,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难道就这样当一辈子打工仔?不!我的人生绝不应该是这样的!"他的心在深夜里嘶喊,但夜色却麻木、冷漠依然……"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不再让妻子受这份苦!"他暗暗发誓。过后,他再也不让妻子碰那把铁锹了。一次,妻子又准备拿起铁锹去工地干活,被向奇华一把夺下来仍得远远的。随后,通过一个老乡的介绍,他把妻子送进了当地一个手袋厂。

 三峡的汉子是淳朴的,从向奇华夫妇身上,至今仍然可以随处感觉到这种深入骨髓的质朴。1994年春,这种淳朴的性格,为他迎来了命运的转折。那天,房产公司老板拍着向奇华的肩膀说:"你为人诚恳,踏实肯干,就自己包工、包机械模板做工程吧,没有钱买设备,我先借给你!"

 道由天定,事在人为。这一年,向奇华开始当起了包工头,妻子又从厂里回到建筑工地,一起管理工程项目。由于向奇华夫妇为人坦诚,朋友越交越多,事业迅速发展。有一年,他们一共承包了26栋房子的部分工程,夫妻俩分工合作,各管理10多栋,如期完成了工程进度。1998年,已有不少积蓄的向奇华夫妇开始涉足房地产。随后,注册深圳金华祥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各种投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后来,当年那位提携他们的老板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向奇华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他说:"做人要知恩图报,对员工如此,对朋友也应如此。"

 创业是艰辛的,失败与困难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面对,只要坚持,不退却,总会云开日出。有一年,向奇华的工地上出了人命,那可是自己从家乡带过去的老乡啊!"那段日子,我都不想记起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了。"死者家属虽然得到了满意的赔偿,但这件事一直搁在了向奇华的心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坐上向奇华的德国进口欧宝轿车,你就会听到董文华那首《春天的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凝集着无数建筑工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向奇华已记不得为多少栋楼房"谱过曲"了,那座城市,还将继续留下他那跳动的音符。

    三峡都市报记者 秦 俭 文/图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