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于樊爱东这个身上铭刻着深深万州印记的三峡汉子而言,他的责任就是让人们在中国家电版图上读到万州、读到三峡时,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知道"万海"牌厨房电器是属于万州人、三峡人自己的品牌。就像海尔之于青岛、长虹之于绵阳、康佳之于深圳……
如今,樊爱东一手创立的"万海"已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名优产品等殊荣,他生产的热水器、电饭煲、电磁炉、抽油烟机、炉具、浴霸等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欧盟、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07年1月,广东顺德迎来了难得的冬日暖阳,"万海"现代化生产基地与美的、万家乐、万和等家电大鳄的厂房近在咫尺。接受记者采访时,樊爱东的话掷地有声,要把"万海"打造成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牌。
作为家中5姐弟的老幺,刚上小学的他每逢周末就到悬崖边砍柴、割猪草,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时光的年轮转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樊爱东出生在云阳县巴阳乡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在航运公司工作,全家只有母亲一个人挣工分。家中口粮不够,没有米吃,就用红苕、洋芋当主食。对于樊爱东这个农家子弟来说,能吃一碗面就高兴得不得了。作为家中5姐弟的老幺,刚上小学的他每逢周末就到悬崖边砍柴、割猪草,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樊爱东的家位于离县城100多公里远的一个半山腰,不通公路,每天上学要走10多公里山路。樊爱东笑言,说是"走"其实是在"跑",由于山路险峻坡度很陡,"跑下去容易,慢慢走却容易摔筋斗。"
为了上学,身上经常被摔得遍体鳞伤。其他部位被摔伤不要紧,樊爱东最怕的就是伤了脚。那样,他只能一瘸一拐地去上学。
在学校,以酱油当"菜"就是樊爱东最奢侈的消费。经常吃自带的红苕与洋芋,口中自然分泌出对盐味的渴求。但即使是1分钱一小勺子的酱油,他也只是偶尔买来下饭。
小学毕业后,樊爱东来到离云阳县城较近的一个学校读初中。正长身体的他自嘲说自己吃饭很厉害,大哥当临时工的那点工资根本吃不饱,不得不回家背粮食。一次背60斤,先走几十公里山路,再坐2个小时船回学校,单程时间就需半天。
初中毕业后看到了县城的繁华,16岁的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樊爱东的第一个事业就是到云阳糖厂当一名临时工,负责糖厂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榨皮车间打包粉尘。这也是全厂最苦最累的一道工序,樊爱东把榨糖后的粉尘用手从机器里刨出来,再放进推车里打包。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由于厂里没有配发口罩,一天下来粉尘堵住口鼻,连呼吸都困难。粉尘同时也把樊爱东和工友们的全身粘满,干活时只能看见满屋的粉尘中几个白色的人影在晃动,根本看不清人的面孔,分不清谁是谁。
在糖厂工作2个月后,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捧上当时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就从航运公司提前退休。懂事的樊爱东主动放弃了接班的机会,和父亲一起出门做小生意。
每到汛期,随着长江水位的升高,浑黄的江水就会淹没父子俩赖以生存的临时小棚。他只得与父亲一起把"家"搬到高处,等水位下降后再搬回去。
与父亲一起,樊爱东到万州创业。
一个朋友从武汉带回一套新款沙发,父亲就与朋友合伙在东堡坎租厂房生产沙发。在沙发厂,樊爱东并没有以老板的儿子自居,而是和其他工人一样扎实干活。
自己刨楠竹、自己进材料、自己搞搬运,仅仅一个月时间,樊爱东就掌握了做沙发的全套技术。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从一马路柑子园码头把楠竹扛到东堡坎厂房。一根楠竹10米长,重几十斤,前后粗细不一分量不一,寻常大汉扛这个又长又重的家伙都很难掌握好平衡,更别说他这个身材瘦弱的小伙。随着肩膀上的皮肤被磨破,他也慢慢掌握了扛楠竹的诀窍,那就是把重的那头放在后面扛矮点,轻的那头放在前面扛高点。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体力,又可以防止撞伤行人。
为了推销产品,樊爱东把沙发搬到当时万州最热闹的万安桥头五金站门前销售。在那个年代,沙发还属于稀罕玩意儿。最初两天看的人多,却没人购买。到了晚上,又只能把沙发扛回厂房。樊爱东并没有就此灰心,第3天依然把沙发摆出来。在这一天,他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卖了一套价值100多元的沙发。
口碑效应为沙发厂赢得了更多的客源,很多单位直接前来厂房订货。就在沙发厂的生意蒸蒸日上时,樊爱东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与父亲合伙的老板突然间卷款离开不知去向。父子俩不仅没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反而吞下了连老本都赔光的苦酒。更让他心酸的是,在沙发厂从建立到停产的一年半时间,他1分钱也没领到。
沙发厂关门后,父子俩不甘心就此回云阳老家,决定继续留在万州发展。没了本钱,父子俩只得白手起家,在江边的南门口码头搭了个卖酱油、糖果、白酒的临时小棚。从吃住到经营,他们就在这用塑料布围起的四面透风的地方艰难度日。
每到汛期,长江就发洪水。随着水位的升高,浑黄的江水就会淹没父子俩赖以生存的临时小棚。樊爱东只得与父亲一起把"家"搬到高处,等水位下降后再打扫淤泥把"家"搬回去。有一年的洪峰来得特别厉害,父子俩居然把"家"搬到了一马路的人行道上。
说不清楚到底搬了几次"家",副食店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父子俩又在胜利路开了个分店。
分店开在胜利路一个转两道拐还要走10多米的小巷里,月租金200元。地方偏僻,樊爱东便打服务牌吸引客户。每天不管多晚,只要有人敲门,他就起床做买卖,成为当时胜利路惟一通宵营业的副食店。
生意日趋红火。樊爱东想把买卖做大,准备在百货批发公司对面开一个大副食门市,年租金2万多元。父亲出于稳妥考虑不同意儿子冒险,没开成。第2年,他又相中了一个门市,租金同样是2万多,父亲还是不同意。两代人经商理念上的分歧促使父子俩只能分家,樊爱东贷款独立经营大门市。分家时南门口库存全给父亲,债务则由他一人承担。
在万州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投资办厂,在中国家电行业创造一个属于万州人、三峡人自己的品牌。
敢打敢拼,独立经营使樊爱东的生意迅速扩大,第一年便赚5万元。第2年,他到武汉考察时发现燃气灶具这一新的商机,就大胆地进了几十台回万州销售。一台灶具进成40多元,卖60多元,比做副食的利润强多了。
樊爱东果断转型,转让副食店后成立金美电器燃具批发部,专营灶具与小家电。对卖场进行全新装修,树立品牌意识。不到一年,又在繁华的胜利路开了新店。事业走上正轨,父亲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帮儿子打理生意。几年下来,年仅27岁的樊爱东便成为万州有名的灶具与小家电经销商,成为让人艳羡的百万富翁。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万州商业重心上移,樊爱东便迁到小天鹅、宏远两大市场继续经营,并在高笋塘新开了一家东艺皮鞋专卖店。就在自己在万州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樊爱东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投资办厂,在中国家电行业创造一个属于万州人、三峡人自己的品牌。
广东顺德,有"中国家电之都"的美誉。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先后孕育出美的、格兰仕、科龙、康宝、万和等中国家电业的龙头企业。格兰仕原先生产羽绒服,热水器大鳄万和的老总最初从事切割,囊括家电、地产、汽车行业的美的原本只是一间小工厂……深入分析这些企业的成长轨迹,了解到我国的大家电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格局,而小家电市场则发展迅猛的态势后,樊爱东坚定了自己在顺德落子,再度创业的决心。
看到一个重庆崽儿居然敢来顺德投资办厂,当地老板大多投以不屑的眼光,认为樊爱东最多半年就要回老家。几年过去,樊爱东不但没有卷铺盖走人,企业在度过最困难时期后已经迈入正轨,不仅拥有了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还锤炼出了一支集软、硬件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研发队伍。如今,他生产的热水器、电饭煲、电磁炉、抽油烟机、炉具、浴霸远销到美国、日本、欧盟、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让起初不看好他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再度创业,樊爱东几乎赌上了他的全部家当。在顺德,他最开始与人合伙开厂。不料建厂半年,合伙人由于其他原因中途撤股。此时,投巨资购买的生产线还没开始生产,企业就面临夭折的危险。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樊爱东连续10余趟坐飞机往返万州与广东,卖车押房筹措资金。价值26万元的宝莱车,他14万8千元贱卖。总造价近100万元的别墅,他只抵押贷款了40万元。又找人借了50万元,才渡过难关。
合伙人中途撤股时,允许樊爱东使用原来的厂名,这样可以少缴税。樊爱东却以三峡人特有的秉性谢绝了他的好意,成立顺德仁智电器有限公司,不仅该缴的税一分不少,还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别墅也重新回到樊爱东名下,给父母养老。
万川毕汇,东流入海。如今,樊爱东一手创立的"万海"牌厨房电器已通过国家3C认证,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名优产品、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环保节能推广认证产品等殊荣。樊爱东的目标是,把"万海"打造成与海尔、美的、格兰仕、科龙等行业巨头比肩的中国名牌。
三峡都市报记者 周云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