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蒋大宏:崛起在中山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11-25 09:14:13

 广东中山,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故里,这片孕育了无数英豪的土地,也孕育着一位三峡之子的成长,他就是蒋大宏,他创办的广东省旭宏模具厂正逐渐成为中山市同行业的龙头。

 今年38岁的蒋大宏,故乡就在忠县汝溪镇团坝村的大山上。1990年大年初三,他与大叔家的大哥一道挎上塞满衣服被卷的黄布包,外出打工。这是蒋大宏第一次迈出汝溪镇,这是他创业人生的开始。如同每一位艰苦创业的三峡之子一样,创业的个中苦楚难以言喻,但惟有与蒋大宏面对面的交谈,采访他身边的朋友,方才领悟到这位始终充满着激情的三峡男儿,在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改变着自己的人生。

 华灯初上时节,在全国十强镇之一的中山市小榄镇,热情爽朗的蒋大宏正迎候在自己的厂门前,记者走进他的工厂,也走进了他的创业人生。

 仲秋的中山腹地,阳光炽热但不灼人。今年3月记者采访的“三峡之子”童静,打来电话:“杨老师,我给你推荐一位三峡之子,来自忠县,创业在中山,正在攻读MBA。”感谢童静,她还特地委托她的先生马总,早早的将车开到古镇的灯博会广场,等候记者的到来。

 古镇到小榄,不过20分钟车程,马总一边开车,一边连续接到蒋大宏询问何时到达的好几次催促电话。终于,晚8时20分,车抵旭宏模具厂大门前,蒋大宏上前一把紧紧握住记者的双手:“欢迎、欢迎”。虽是初次谋面,却胜似久别重逢。

 小榄,这个经济指标排名全国第五,精神文明指标排名全国第二的中国10强镇,果然名不虚传。璀璨的灯光下,汽车穿过小榄河边如洗的柏油路,休闲的庭院,古朴的刺槐,把城市装扮得古色古香。蒋大宏向记者介绍,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经济如火如荼的南国,很难见到有浓郁文化味道的地方,小榄却是其中之一,这就是蒋大宏当初创业时,落户小榄的理由。

 在小榄镇上最豪华的农庄,几位三峡老乡一边品着浓浓的乡情,一边畅谈着当初远行时那份酸楚与豪迈。

 1990年大年初三,蒋大宏与大哥一道,从万州港上船后,他就恍恍惚惚的,再也弄不清故乡那老屋,究竟在什么方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南下打工潮高峰,船抵湖北宜昌,蒋大宏看见,开往南方的列车进口处已是人山人海。蒋大宏自幼在学校就喜欢舞棍弄棒,凭着从小练就的一点三脚猫功夫,他费尽力气才买到两张火车票,与大哥一道登上了南下的列车。由于列车上太拥挤,车至湖北武汉,全车旅客又要换乘另一辆列车,面对整个火车站上全是黑压压的人头,挤在边上的蒋大宏两兄弟始终也挤不到上列车的地方。眼见列车已拉响开动的汽笛,此时只有前进没法后退的蒋大宏丢掉所有行李,终于挤上了列车,但大哥却不知去向,直到三年后,蒋大宏回家探亲,才打听到他的下落。

 空着双手,饿着肚子到达广州火车站后,蒋大宏傻眼了,南来北往的人流涌动着,南腔北调的声音糅杂在一起,自己究竟该顺着哪方人流呢?这时候,机灵的蒋大宏突然想起了自己裤兜里惟一有价值的一样东西,那是老家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妹妹的电话号码,他寻思着。擦着额头渗出的冷汗,他找到了一个公用电话,兜里没有一分钱,只好硬着头皮讲着“川普”请求电话摊的大娘帮个忙。终于,联系上了,他看到了到南国求生的一丝亮光。好心的家乡妹妹得知蒋大宏身无分文后,特地从深圳龙岗赶车到广州,接走了满脸惊恐、好奇、又疲惫不堪的蒋大宏。

 丢掉高薪,依靠每月不足200元的生活费,蒋大宏选择了模具行业,依靠坦率、执着,他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事业,并追求着把企业做成集团化。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的。

 1996年的一天,蒋大宏代表电子厂到东莞的一家模具厂开模,结识了这家钢模厂的老总,他认为这个行业挺适合自己发展。说干就干,蒋大宏辞去了电子厂的工作,扛着铺盖卷到了东莞,开始了每个月只领不足200元生活费的模具学徒生活。模具厂老板很精明,发觉蒋大宏是有"野心"的人,始终不给他涨工资,3个月后,填不饱肚皮的蒋大宏提出要辞工,无奈之下,老板才给他每月开了1500元的工资。

 2001年,在技术上已经羽翼丰满的蒋大宏决定自己开工厂,连续几年的奔波折腾,自己没有积蓄,他找到同村出来的几个兄弟姐妹,好不容易借了5万元钱。但5万元连一台最简易的模具设备都无法买到,面对手里的这点现金,蒋大宏好一阵犯难。这时候,两家台资厂的老板答应他,买他的货,并且一年内现款订货,蒋大宏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他通过朋友关系,找到设备商赊了两台机器,答应当年的"五一"黄金周付款。尽管开厂初期一家人为了省钱,招待客户是老家带来的老腊肉,平日里自己都是吃白米饭,但短时间内要凑齐上10万的设备款谈何容易。眼见付款期限临近,他只好找到家里四处凑钱,好不容易老家的人才凑齐5万元寄给他,但却因为放"五一"长假,这期间没法取钱。设备商毫不留情的声称他不讲信用,强行拉走了他的设备。那一刻,蒋大宏似乎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坚强的他在创业的路上第一次嚎啕大哭。

 在经历了这次阵痛后,蒋大宏重新冷静下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要改变它,只有凭自己的双手。他规定自己两年内不住酒店,不进馆子,更不用谈打牌赌博。埋头苦干--当时就是蒋大宏心中的真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蒋大宏的耿直和实干感染了客户,大家都慕名而至找他订模具。两年后,蒋大宏的模具厂迅速崛起,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整个中山地区的模具界名片。

 如今,蒋大宏苦心经营的模具厂年产值已突破2000多万元,拥有先进的模具机械设备20多台。在管理工厂的同时,他开始攻读MBA,武装自己的头脑,因为他心中有梦。

 尽管自己在中山事业有成,尽管自己住进了中国十强镇小榄的富人公寓,但早在几年前,蒋大宏就在重庆沙坪坝买了住房。据他介绍,位于重庆闹市区装修别致的住房,其实就是自己到重庆办事时的一家宾馆,通过这个宾馆,他已经带动了一个外地企业到重庆发展,今年12月,他还准备带领几位台湾朋友到重庆库区考察,蒋大宏告诉记者,他心中的梦想就是要走多元化、集团化的路子,当他得知家乡工业大发展迎来最佳机会的消息后,他称在家乡创办他自己的事业,是他心中的梦。

 记者祝愿,蒋大宏,只要心中有梦,就定能实现。

 美丽的南国馈赠给创业者的,却是一番别样艰辛,当满怀希望挤进特区关内的蒋大宏品尝到格外的艰辛后,他感到要立足南国,得练好内功。

 到达深圳龙岗区后,由于一时半会儿进不了工厂,蒋大宏只好在坪山一带流浪,有时白天到一些工地打点短工,挑泥巴递砖头,晚上就住在坟坝里。没有固定的工作,蒋大宏在流浪的过程中,听到人们不断的摆谈起特区关内的经济是如何的发达,于是,他决定冒险闯进特区关内。

 凭着一股执着劲,蒋大宏终于到达了在老家就常听人们摆谈起的深圳特区关内。只见特区关内车水马龙,多了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多了背着背包、拎着挎包匆匆赶路的特区白领,凭着年轻力壮,他很快在一家工厂找到了活干,当时月薪是600多元。在台资厂里打工的几乎全是北方人,尽管语言、生活上有诸多不习惯,但初到特区关内,一想到自己或许是老家那方圆十里八村第一个闯特区关内的人时,蒋大宏内心还是有种说不出的自豪。但一个月后,台资厂严格的管理,压得蒋大宏喘不过气来,一天夜里,他偷偷躺在被窝里,流着泪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写信,讲述了自己在特区关内的艰难。5年后蒋大宏再次回老家时,母亲才告诉他:"儿呀,你那封信,妈还保存着呢!"母亲从箱子底拿出那封沾满泪迹泛黄的信,母子俩不禁热泪涌动。蒋大宏称,那是一段血泪交融的日子,直到那时,他才想起自己小时候,看着邻家的孩子过年有新衣服穿,上学有白米饭吃,常常埋怨自己母亲没本事时,在自己真正吃了苦头后,方才意识到那是多么的不应该。

 在特区关内干了不到两个月,蒋大宏又悻悻地回到了坪山,他觉得自己应该学门本事,将来才有出头的日子。终于,机会来临,在坪山英锋电子厂的一次招工中,蒋大宏在十里挑一的竞争中如愿进厂,他开始拼命地干活,学技术,期待有朝一日出人头地。靠着苦干实干,他很快当上了一名组长,月薪800元。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年,但眼见着机电行业投资大,技术难度高,自己要在这个行业崛起相当难时,他又决定另辟门路。

  

    三峡都市报记者 杨斌 文/图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