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蒲治全振翅奋飞“彩云之南”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09-26 08:34:29

 在为数不少的昆明“渝商”中,云阳高阳人、39岁的蒲治全,2006年上榜“十大滇商领袖”,2005年荣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人物”,还被授予新加坡“金字招牌”奖。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竟是中国首位获"世界职业跆拳道联盟九段"殊荣的人。这个在昆明没有任何“背景”的“三峡之子”,是怎样追赶这一伟大时代的脚步----

 在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我来到了"彩云之南"的昆明。造物主怎么这般垂爱这片厚土?即便是艳阳高照,空气中也永远带着一丝凉意,留连在天高云淡鲜花簇拥的春城。难怪,全国各地有那么多人看好这里,仅在滇的渝商就已超过30万。

 当我搭乘"的士"前往昆明志城家园,司机听说我专程从三峡来采访蒲治全,一路上,他热情地为我介绍物产丰饶的云南,还说,"蒲治全,好了不得的名人!云南有今天,大半功劳得归于重庆人和四川人。"

 其实,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从云阳高阳来到昆明的蒲治全,最初的愿望只为挣钱讨媳妇。

 在他传奇的故事里,我想起了得益于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革命的卡耐基的自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美国梦'更能界定美国: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只要努力、诚实、节俭,任何人都能够出人头地、获得权力 和影响…… "

不安于室

 生于60年代的蒲治全有着让人心酸的经历:

 为了"保护"一双胶鞋,他曾光着脚走过几十里山路,双脚被路上的石子磨得鲜血淋漓;为了挣得6毛5分钱,年仅15岁的他挑着重担独自往返60余里的山路……生存的艰辛,物质的清贫,不但磨炼了他的意志,也成就了他"坚忍自强、永争第一"的个性。

 1983年,年仅16岁的蒲治全顶替父亲的工作,进入了云阳县陶瓷厂,端着"铁饭碗"的他当时就想做一个合格的工人。聪明好学的他很快掌握了全套技术,成了全厂的技术骨干,也成了厂领导重点培养的对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讨个媳妇过日子"的想法逐渐在蒲治全心里滋长。可他仔细算了一笔账之后,心就凉了:讨媳妇就得盖新房,一幢砖房至少要2万块钱,还要养家糊口,靠自己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这砖房不知道要盖到猴年马月。为了实现"讨媳妇"的理想,他萌生出放弃"铁饭碗"出去做生意的念头。

 第一笔生意很小。

 他从云阳县贩了些红桔到万州去卖。3天后,桔子卖完,除去一切开支,赚了4块5毛钱,这比他上3天班的工资多了6毛钱。尽管如此,蒲治全却十分开心,这4块5毛钱带给他的喜悦和成就感绝不亚于后来他赚到第一个100万元的感觉。小小的成功,坚定了蒲治全的信心,也激发了他经商的潜能。卖完桔子后,他又从万州购进几床丝绵被回云阳销售。

 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以及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不顾父亲的反对,蒲治全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经商"。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他,几乎尝尽了生活的辛酸。在火车硬座底下睡过,在码头露宿过,不慎被人骗去钱财后,在砖窑里栖息过……这段经历不但为他成为全厂第一个"万元户"奠定了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走南闯北的生活极大地锻炼了他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也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在想:人的命是无法选择的,但命运完全可以靠自己来改变。

 外面的世界对不安于室的他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他在寻觅机会。

坚忍不拔

 1989年的"重阳节",是蒲治全生命中一个不可替代的日子。那一天他接到了朋友从昆明发来的电报,说昆明是个不错的地方,让他赶快到昆明发展。就在拿到电报的那一瞬间,蒲治全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陶瓷厂当厂长的前程,到昆明去"闯世界"。

 带着母亲"一定要为家里争光,千万别犯法"的叮嘱,怀揣着900元钱和对未来的向往,蒲治全踏上了寻梦的征程。然而,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

 到了昆明的蒲治全,还没从兴奋中缓过神来,就跌入了冰窖。昆明的朋友在一家小面条厂打工,每个月只有60元的收入,本来发电报是想告诉他,昆明形势不太理想,让他暂时不要过来,岂知因为笔误,让蒲治全马不停蹄地追梦而来。

 当时月收入已经超过100元且有着美好前程的蒲治全,无论如何也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做面条的工人。于是,他重操旧业———做水果小贩,他天天担着水果在昆明街头叫卖,半个月后一算账,亏了。他又尝试着卖小吃———汤圆、烧豆腐,3天后,一算账,还是亏了。就在无路可走之时,从小练过武术的他被一个冶炼厂老板看中并聘请为"私人保镖",月薪300元。满心欢喜的他跟着老板去了云南元谋县。谁知3个月后,项目终止,老板连工资都发不出,而蒲治全也把身上带的钱花光了。

 再次回到昆明的他已身无分文。不过,即便如此,他没有忘记自己有一双手。他相信这双手可以为自己创造最新最美的前程。他最终去了面条厂,在熟悉了一切制作程序后,他向面条厂老板提出要打两份工的要求,这样他每月有了120元的收入,他把其中100元寄回老家,并告诉家人,自己在昆明过得很好。仅靠20元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酷爱武术的他,后来报名参加了当时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跆拳道训练班,而45元的学费还是借来的。就在训练班里,蒲治全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 原风驰广告公司总裁,中国大陆跆拳道第一发起人李践。他和李践非常投缘,很快成了好朋友。几个月后,李践借给蒲治全2300元钱,他用这笔钱开办了自己的面条厂。此时,他到昆明已经一年了。

 此后,他跟李践形影不离,除了经营面条厂之外,还参股了李践创办的昆明跆拳道学院,并任副总教练,总裁判长。另外,蒲治全还投资并管理着一家重庆大酒楼……

 摆脱生活困境的他,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超越平凡

 1992年,由李践、蒲治全牵头共同组建的风驰广告公司在昆明宣告成立,蒲治全为公司股东、董事及决策者之一。

 7年的"风驰 "生涯,不但让他全面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之道,也让他有了掌控自己的能力。"风驰"的成长和扩张,除了让他学习和实践了许多知识,还让他明白"只要把脑袋喂饱,就不会担心肚子挨饿"的道理。

 就在他的事业十分顺利之时,蒲治全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风驰”在创造全国广告行业50强的骄人业绩时,被香港李嘉诚集团出资并购。蒲治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涉足当时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业。

 蒲治全当时能投入的全部资本只有10万元人民币,但凭借自己良好的个人信誉,他很快融资成功,1999年1月8日,"云南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昆明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100万元。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蒲治全对人生的追求,也转化为"志城"的企业精神,那就是"敬业修德、坚忍自强、精诚协作、超越平凡"。

 在他的带领下,"志城"开发的"志城家园"还未开盘就销售一空,创造了昆明西市区楼盘的销售神话。2003年,"志城"实现1.1亿元销售额的大跃升。2004年,他在生物医药、教育、建材、科技领域形成了全面超越。

 然而,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也会变成昨天。有梦想,生活才有阳光,有创造,生活才有源泉。领先者守住领地的关键原则是"系统地摆脱过去", 只有保持"零"静心态才会不断超越。

 正是这种心态,让他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开创的 "志城"集团,旗下包括云南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昆明跆拳道培训学校、昆明市城南医院、昆明富皇建材有限公司、云南厚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嵩明秧田埂煤矿公司等企业,除了担任集团董事长、总裁之外,他还兼任着云南省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工商联常委、昆明市跆拳道协会主席、中国武警8750部队散打跆拳道总教练、云南地税局特邀监察员等社会职务。

志存高远

 人生的目标不是达到而是超越, 与10多年前那个卖红桔的小伙子相比,蒲治全的心中多了些词语,比如"社会",比如"国家"。能够拥有今天的一切,他心存感激。感谢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伙伴,更感谢带给他自由驰骋天高任鸟飞的新时代。"只要国家需要,我愿倾其所有;只要需要,我还可以亲自上战场。"他说。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面对庞大的集团,他不仅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家,还必须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如果先前打造的志城家园被称为上乘之作的话,那么,他正在打造的旅游文化社区--春城明居,将成为云南房产界的巅峰之作。

 与国际国内无数武林高手过过招的他,也从中悟出了竞技的最高境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他在博采众长之后重新定位跆拳道宗旨:以技击格斗为基础,以修养身心为核心,磨炼人的意志,调整人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振奋人的精神。是以礼开始以礼告终,强调战胜自我的一项综合性运动。他的直接弟子有5万人左右,而他创办的昆明跆拳道学校培养的全国各地的学生达100万人。值得骄傲的是由他改写的跆拳道精神正指引着万千学子的人生。因为人的功夫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击倒的,但是人的精神是无止境的,是永恒的,是无法战胜的。

 非常崇拜李嘉诚的他,尽管已为医院学校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赠了100多万元,但他始终认为小财只能为自己,大财才能真正扶助众生。一次,他随国内一个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在某国家就餐时遭遇歧视,这让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国力强大人民才能扬眉吐气。虽然这非一朝一夕,但首先须要对外团结,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回国之后,他倡议发起成立了云南省重庆商会,他要联合所有"渝商"与老鹰一起飞翔,从而去感召联合更多的人。他坚信:只要整个民族团结齐心,不愁中华民族不昌盛;也只有国力强大,人民才能安康幸福。

 虽然蒲治全"飞"到了云南高原,但他时刻惦记着培育他的三峡故乡。回报桑梓,为建设新三峡出力,是他不懈的追求。在他的人生规划中,我们期待着他在三峡故土画出更美的图画……

    三峡都市报记者 蒲小琳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