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走出来的农家小伙子,用10年时间创建了万州全成石材厂和万州辉煌花岗石厂,并且占据了万州90%的市场。熊德辉说:“当每一块青石材、花岗石材铺设在城市道路上、小区里、市民的家中,我都有一种成就感。尽管日进斗金,但我并不挥金如土,我的理想就是不断努力奋斗,用成就照亮美好的人生。”
17岁第一次进城 理想就是当老板
初见世面的农家小伙背负着理想,传承了父辈勤劳、朴实的美德,尽管自己是一名打工仔,但他把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去用心打理,当成实现理想的起步。
熊德辉出生在云阳县白龙乡,高中毕业还没进过城。“熊家祖祖辈辈挖泥拌土,也没出过有文化的人,就指望你有出息啦!”熊德辉牢记父亲的嘱咐,背着行李徒步翻过四十八槽,他没想到大山外还有更宽广的世界。他用父亲借来的钱跨进了重庆后勤工程学院的大门。
1994年暑假期间,他来到万州一石材门市打工。初见世面的农家小伙背负着理想,传承了父辈勤劳、朴实的美德,尽管自己是一名打工仔,但他把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去用心打理,当成实现理想的起步。每天其他门面还没开门,他就把自己的门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送货,他都当“扁担”,收回来的货款一分不少地交给老板。不论是客户,还是老板,对他都跷大拇指:“这个小伙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两个月的实习期,他对花岗石地板砖有了初浅的认识。1996年毕业后他再次来到这家门市打工,但老板已停了业。他在求职之余,到老板的母亲家中帮忙做家务,老板的母亲非常赏识熊德辉的聪明、勤奋,对他说:“经营石材是很有前途的生意,希望你来把石材生意继续做好!”老板的母亲主动给他借了1万元钱。他用这1万元钱租了一间门面,剩下的钱作定金购进了4万多元的花岗石地板砖,揽下了万州城市信用社的地板安装业务,这笔业务他赚了1万多元,他挖掘了“第一桶金”。
在后勤工程学院学到的知识派上了用场,他不仅仅是把地板砖卖出去了事,而是带着民工到现场安装,并且质量一包到底,山里娃诚信、勤奋的品德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他又接到了三峡都市报社、三峡中心医院、阳光公寓等单位的花岗石安装业务。熊德辉的花岗石门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了脚。
吃苦耐劳腾飞梦想 山里娃趟出金光道
辉煌花岗石厂真的辉煌起来了,由于他有花岗石厂作后盾,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产品,迅速占据了万州市场。从大山中走出的农家娃娃初步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
胸怀理想、抱负的熊德辉赚了点钱却“抠”得要命,长期以面条、稀饭为主,十天半月才吃一次肉。有的人笑他:“这小子是在当苦行僧,不晓得享受。”一次,一位同学来看望他,他买了一斤肉办招待,再看看他那仅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口箱子的房间,简直不敢相信他是一个小老板。熊德辉说:“我刚刚出道,家中贫寒,现在每积聚一分钱,都是长远发展的基础。”
1997年5月,他租下了万州面粉厂一间60多平方米的厂房,买回了一台花岗石加工机器,用尽了全部积蓄。机器和厂房是他的全部希望,机器搬进厂房,熊德辉连工人也请不起,连续几天他关在厂房里,对照图纸自己安装,煮一锅稀饭吃两天,一张钢丝床连席子都没有。
机器安装好了,厂长、员工就他一人。赊来的花岗石原材料,他切了又磨,磨了又切,就是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累了,就在没席子的钢丝床上躺一会儿,体重由110多斤下降到80多斤,后来实在撑不住了,他到街上请了一名“扁担”给他当下手,这名扁担曾经当过木匠,懂得量尺寸,成了他的好帮手,两人一起没日没夜地干,一遍又一遍地试验,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那天,他俩高兴得不得了,买了两斤肉,没有菜刀,就用电锯把肉切成几坨,丢进稀饭里煮了一锅肉粥,美美地吃了一顿,庆祝产品试生产成功。
熊德辉说:“回想起产品生产出来的那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一是花岗石地板砖可以自己生产了,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有了生产设备,可以根据客户和工程要求进行加工,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他期望花岗石厂红红火火,取名万州辉煌花岗石厂,尽管仅一台机器,但这是万州第一家花岗石厂。
没有流动资金怎么办?凭着和成都、重庆花岗石老板们建立起的关系向他们赊原材料。熊德辉带着借来的1000元到成都运回赊的花岗石,为节约费用,自己随车押运,他买了一大包馒头作为伙食,一路上他向驾驶员讲述了创业的艰难,驾驶员非常理解他,主动对他说:“在你没缓解困难之前,我不提运费,需要我运货,打个电话就行。”艰难创业,有人帮助、有人理解,是非常幸福的事,这也是对自己的莫大鼓励。每一次把原材料运回厂里,尽管身体累得像要散架一样,他心中都有一种澎湃动力。他从街上请来的“扁担”,成了和他同甘共苦的莫逆之交和企业壮大后的骨干技工。辉煌花岗石厂真的辉煌起来了,由于他有花岗石厂作后盾,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产品,迅速占据了万州市场,就连市民家庭装修中的灶台板也要到辉煌花岗石厂加工。从大山中走出的农家娃娃初步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
市场拼搏,使熊德辉奋斗的意志更加坚毅,企业在不断壮大,他在后勤工程学院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万州房地产业的兴旺,他开始为小区建设提供地板设计免费服务,大大刺激了花岗石的销售和企业形象的提升,熊德辉成了万州建材业小有名气的人物。
2002年,正当花岗石生意做得红火时,他看到,企业要想做大,万州不产花岗石原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他到沿海和一些石材加工业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了考察,看到万州有取之不尽的青石资源。“用青石加工成地板砖,墙面装饰砖,路沿石等,既美观、环保,而且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熊德辉在进行生产谋划的同时,进行了市场调查,他发现,长江沿线,出了夔门,岩质以花岗石、石灰岩为主,青石建材不仅在万州有市场,在全国都有市场。
2003年3月,他在沙河街办的支持下,在天高路买下了3亩土地,并建起了厂房。第一台切割机,是他从沿海买的一台旧机器进行改装的,这台改装的机器,一次能将一个多立方米的石方切成10片,再用小型切割机切成各种规格的板材,就成了精美、朴实的地砖、墙砖。原料丰富,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熊德辉将石材厂取名为万州全成石材厂。
青石地板砖,让人耳目一新。2003年10月,在万州区城市园林改扩建项目中,熊德辉一举夺标,青石地砖在几个花园一亮相,立即引起市民的高度称赞。青石地砖迅速占据了花岗石和陶瓷地砖市场,小区建设纷纷采用青石地砖。2004年,万州区主城区道路改造,熊德辉生产的路沿石一举中标,主城区的路沿由水泥墩全部改成了青石路沿,城区公路更亮了,品位更高了。
青石为熊德辉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青石潜在的巨大的市场让熊德辉萌发更大的发展目标,他要把青石建材推向全国市场,让三峡库区青石成为建材中的精品,让三峡青石建材像长江三峡的名声一样响亮。今年,他把销售网络建到了宜昌、武汉、成都,下一步,他要把销售网络建到北京、上海及沿海等大城市。6月,在沙河街办的支持下,他再次买下了5亩土地,扩建厂房,建设精加工石材厂。
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面对任何困难熊德辉都没有退缩过,他说:“这也许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
熊德辉的成功,让许多人羡慕;从山里娃到老板,许多人都在探寻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我的起点算是最低的了,17岁进城,没有钱,没有靠山,只有勤奋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面对任何困难熊德辉都没有退缩过,他说:“这也许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全成石材厂创办之初,他曾经与人合资,但合资不久,合伙人就抽走了全部流动资金。没有流动资金,企业停止了运转,更要命的是没有产品供应市场,已签订的合同还要承担违约责任,全成石材厂刚刚起步就面临生死危机。他乘坐长途客车赶赴西安,去找一位在西安搞建筑的老乡借钱。熊德辉不知道老乡的住址,不知道老乡的电话,他硬是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终于打听到了老乡的住址。老乡提出了较高的利息要求,熊德辉还是咬着牙背回了6万元救命钱。
记者在采访熊德辉时,他平淡地说:“创业难,艰难困苦也把人的意志磨砺得更加坚毅。”2002年8月,他到成都进设备,还没出火车站钱就被扒手扒光了。天上是明晃晃的太阳,身上没有一分钱,他没有惊惶失措,反而心情平静地用双脚硬走了20多公里路赶到厂家。厂家从厂长到员工非常感动,专门发出简报,要求学习熊德辉这种干事业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拼命精神。熊德辉的员工们告诉记者,他这个人像钢铁,在天大的困难面前从不产生退缩的念头,钢铁是用意志炼成的!
三峡都市报记者 谢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