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彩云天已晓,三峡长梦终成真。
5月20日,当三峡大坝全线到顶,达到185米的设计高层时,标志着三峡大坝基本建成。
在大坝建设中,有一个人,为把好工程质量建设关,让三峡工程千秋万代为人民造福,他把所有智慧、汗水甚至生命都融入了大坝,宁做大坝建设的“恶人”而不当“罪人”,用执着和信念为保障三峡工程是一座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和争气工程而贡献了所有心血。
巍巍大坝惊世界,一江春水动神州。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潘家铮院士在三峡大堤坝区上宣布:"三峡三期工程中的右岸大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大坝,三峡建设者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听到这一消息,三峡发展公司总工程师、三峡经理部经理兼厂坝监理部总监的时会良激动得满眼泪花。作为负责三峡三期工程70%的质量总监,几年来,为了把好工程建设每一道质量关口,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大坝建设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三峡大坝最坚固的基石。
一腔激情在三峡大坝燃烧
2001年3月中旬,首都北京。
明媚的春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宜人。在刚竣工的四川省宝兴县华能小关子水电站中担任监理部主任、常务副总监理工程师的时会良,回到家不到两天,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听说三峡大坝建设中的右岸24-26号基础开挖和场地平整工程正向外招标监理单位。
这个不期而遇的消息,顿时在时会良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作为小时候出生在河北省故城县金杭大运河边,饱受了水患之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治水成了他一生的梦想与追求。1985年7月,时会良从华北水电学院水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三峡总公司筹建处工作。有幸参与长江"母亲河"整治,时会良发誓一定要为世世代代造福。
然而,三峡工程开工后,为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便于管理,三峡总公司却很少让旗下的一些子公司参与建设,时会良不得不先后跟随"大部队"前往北京、四川修建十三陵水电站和华能小关子水电站,担任监理工作。
就这样离开了他魂牵梦萦的三峡大坝,在时会良心中留下了遗憾,希望有一天能自己亲筑大坝,直接修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机会来了!"站在窗台边,沐浴和煦的春光,时会良想起往事,顿感一股暖流不断在全身涌动,让他迸发出一种投身三峡大坝建设的激情。来不及细想,一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催促他匆匆吃过早饭,前往火车站坐上了开往宜昌的车,到大坝参加竞标。
也许是上苍的安排,注定了时会良与三峡大坝建设有缘。在投标中,时会良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工程的监理权。梦想一举变成了现实,时会良心中燃起熊熊烈火,他明白,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幸参与大坝建设的激情迸发。当年4月,他带上三峡经理部30多名技术人员,开始在大坝放飞梦想。
初来乍到,为了打消施工单位顾虑经理部后面撑着三峡总公司那棵"大树",在施工中为难他们的想法,时会良经常到施工单位与他们谈心交心,打消其顾虑。他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全球一号水电工程,举世瞩目,我们交不起讨教训的'学费',我们一定站在公正的立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三峡大坝也不是一个练兵场,我们一定要打造一支中国最精锐的质量监控队伍,当好大坝最坚固的一块基石。"
言必信,行必果。为此,在提高监理管理水平上,时会良提出了规范化、数值化、动态化的"三化管理"思路,完善了"班事班毕、班清班高"的工作目标,建立班前与班后会制度、监理工作逐班自检与上级审查等系列制度,切实做到当班事当班完毕,让交接班不留监控缝隙,形成"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管理模式。
在工程管理上,时会良狠抓了安全与质量控制,盯住"零质量缺陷和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参建各方的技术优势,对每一个技术节点的监督处理,量化到了每一个小数点,做到监督决不以目测估计、凭经验判断;凡关键部位建设,监理一律全程监督质量,千方百计保证工程质量。
为提高监理部的决策水平,时会良建立了例会制,坚持主持每周有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参加的四方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难题,让项目各方达成统一共识,积极推动工程顺利进展。
每周,时会良都要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和探讨;每年,他将部分职工送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进行专业培训,给职工"充电"、"洗脑",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为大坝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于是时会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三峡大坝监理单位中逐渐名声大噪。后来,导流明渠、三期围堰、右岸三期大坝工程、右岸三期厂房工程、左岸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右岸地下电站工程等一些大型水电监理项目以及许多供水供电辅助项目都由他的公司担任监理,现约占了三峡监理市场70%的份额,成了大坝一颗耀眼的明珠。
"人生处处是考场,事事都得交好卷。"时会良这样说,也正这样实践着他的诺言。
图为时会良(右)在浇铸后的坝顶检查混凝土凝固情况。
做大坝“恶人”而不当历史“罪人”
时会良经常对职工说:"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水电工程,作为项目监理,我们一定要把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关口,宁做大坝建设质量的'恶人'而不当历史'罪人',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为子孙后代造福,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为此,在队伍管理上,时会良大胆实行了"末位淘汰制",每年对职工实行两次考核,凡一年两次考核均为不合格者,则自动解聘。几年来,经理部共解聘人员20多名,以铁的纪律、铁的手段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凡现场发现工作不尽职尽责、没有把好质量关口的监理,时会良常常总是毫不含糊地发现一起坚决按有关规定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2003年10月,在三峡大坝右岸混凝土浇筑中,时会良在工地上抽查时发现,一名监理虽站在工地旁,但止水片混凝土振动不密实,起了定包,监理却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当即,时会良马上让其停职学习。他说:"作为监理,哪怕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都不能放过。否则,留下质量安全隐患,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
2005年下半年,三峡大坝右岸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时会良要求监理必须24小时不离开工作岗位。当年冬的一天凌晨2时许,时会良顶着呼呼的寒风前往工地查岗,发现一名监理离开了工作岗位。于是,时会良果断对其进行了岗位调整。
"时会良一直对职工都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他经常叮嘱我们,三峡大坝建设是一项惠泽子孙的千秋大业,我们一定要做功臣而不做罪人。"三峡经理部总工兼厂坝基础站站长洪植青说,时会良对人如此,对建筑工程质量更是把关甚严,锱铢必较。
2003年10月,三峡大坝在150系统混凝土浇筑中,按规定混凝土的含气量要达到3%-5%,但施工方浇筑的混凝土含气量只达到了2%-3%,相差了一个百分点。深夜时分,时会良获知此事后,立即起床赶赴现场,果断要求施工方将180立方米的混凝土挖起来重新浇筑,达到相应的标准后才"放行"。
2005年6月,大坝三期右岸16号机厂房在浇筑混凝土模板中,施工方没有对好模板的缝,有一点误差。本来,对质量安全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有点影响后面的模板整体形象。为此,时会良先后3次叫施工方重新浇筑,直到每一条缝达到设计的要求才罢手……
用身心铸就的“大坝基石”
2002年12月20日晚,一辆小车风驰电掣般驶进了宜昌市人民医院,在两位汉子的搀扶下,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身高约1.66米、精神不振的中年男子,朝医院住院部方向走去。他就是患有急性肺炎的时会良。
此前,时会良发烧多日,并伴有咳嗽,已在三峡大坝的厂坝医院连续输液了7天,由于他一边工作一边输液,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来转化为了急性肺炎,由于厂坝医院设备有限,不得不转院治疗。
熟悉时会良的人都说,他这病,完全是积劳成疾所致。从2002年8月开始,为保障三峡工程二期按时蓄水、发电,大坝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此时,时会良的公司担任右岸大坝围堰建设的监理任务,为抢工期,抓进度,每月,围堰混凝土浇筑量正按30多万方的速度推进,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极其罕见。
为把关工程建设质量,时会良已连续3个多月奋战在工地,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困了,就穿着军大衣在车子里面和衣而睡。由于劳累过度,加之天气寒冷,时会良患上了肺炎。起初,因为发烧和咳嗽比较轻微,他就没有在意,仍然坚守在工地。后来晕倒了,才被送到三峡大坝医院输液。
尽管已在宜昌市人民医院住院,但时会良仍放心不下围堰的清淤工作,他白天输完液后,不顾医生劝戒,冒着寒风偷偷跑到围堰建设工地查看,监督工程质量,有时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返回医院。
住院半个月,病情虽大有好转,但并没有彻底治愈,时会良便犟着出了院,一头扑到了工作中。后来,他这病经常发作,成了后遗症。而通常,他只买一点普通药吃就算了。今年2月的一天深夜12时,他在右岸地下电站检查工作时,急性肺炎发作,高烧不止,又晕倒在工地,被送往医院抢救。
"时会良就是一个把事业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三峡经理部车队队长旷代林说。
时会良的生活轨迹很"简单":办公室、工地、会场"三点一线"的固定场所,每天,他工作时间均达到了10个小时以上,常常深更半夜还要到工地抽查监理出勤情况;每当夜晚下雨,他常常深夜到工地检查安全防护情况,整晚睡不着觉。2004年汛期涨洪水,严重威胁到右岸围堰的安全,时会良连续1周多时间24小时坚守工地抗洪抢险,等洪水退了才离开。
时会良来到三峡大坝时,他的女儿才8岁,由于妻子也在三峡大坝工作,两人都很忙,孩子被送到了宜昌市借读学校,每周回家一次。但每次回来,夫妻俩都不在家,孩子要么吃食堂,要么吃方便面,很难与父母团聚。女儿虽然年龄小,但他知道爸爸妈妈的心思:三峡工程是他俩的"命根子",比任何都重要。
2004年,时会良的妻子从三峡大坝调到了三峡总公司北京分部工作,在北京买了一套新房,但两年多来,时会良还没有到新房去过一次,几过家门而不入。每次到北京开会,他总是来去匆匆,只好用电话给妻子捎去挚热的问候和祝福!
在三峡大坝,时会良力克施工质量"顽症",从缝面、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细部工作抓起,重点加强了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并与许多专家一起,创新了三峡大坝混凝土在浇筑中"低热水泥"、"三米升层"等新方法,创造了无缝大坝的奇迹。
时代需要奉献者。时会良用火热的青春和热血,铸造了三峡大坝坚固的基石,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造福!
三峡都市报记者 侯小明 吴明国 文/ 周志坚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