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谭传华:一把木梳“梳”天下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03-28 10:09:23

    谭传华,一个并不会木工活的开县岳溪人,十余年间,将一把小小的木梳经营成全国知名品牌,其连锁加盟店已遍及全国并走向了世界。今年,他所属的“谭木匠”公司正在运作境外上市。

    他是怎样成就了这番事业?

痛失手掌,浪迹天涯

苦难的历程,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命运来诠释谭传华的人生,他的前半段是一道曲线。

    1975年7月11日,在开县岳溪安沟村那条小河,谭传华帮大哥炸鱼给生了儿子的大嫂“发奶”,随着一声炸药雷管的轰响,他的右手掌顿时血肉横飞。

 这一年,谭传华刚满18岁。

 一个失去右手掌的年轻人还能干什么?痛苦之后的谭传华咬着牙,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足不出户,硬是用左手练习誊抄了一部中医学巨著。

 1976年3月,能用左手写字的谭传华考上了家乡的小学民办教师。1979年,他所教的班级在升初中考试中名列全区第一,他被特邀出席全县教育工作会。就在散会回到招待所的路上,几位同行者的背后戏言:“嗨,残疾人啊多难看,要是我缺胳膊少腿,我干脆自杀了事!”这句话刺得谭传华心窝好痛好痛。

 也就在这时,女朋友因家里极力反对与他告吹。谭传华暗暗告诫自己:“我的手也许难看,但我这人并不可怜!”

 酷爱文学的他一直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80年初春,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踏上了流浪之路,去实现他的作家梦画家梦。

 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饱尝了人间冷暖,曾经为了6个馒头而填充饥肠给人画像;也曾因身无分文而露宿街头;还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人格的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不怕,只要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在昆明滇池,当谭传华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人生的时候,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猛然将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是啊,滇池岸边那被渔民打捞起的小虾还那么活蹦乱跳,追逐生命,我只要身心不死,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望着滇池边喷薄而出的朝阳,谭传华告诉自己一定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

 恰恰是这段曲折经历,成为了谭传华搏击人生与命运抗争的最佳原动力。

创业磨砺,无悔人生

坚强的毅力,成就他一步步迈向事业的高峰

    其实,人生就是选择的结果,命运也是选择的结果。

 没能当上作家也未能成为画家的谭传华,与18岁的范成琴成家后便担起了丈夫的责任,开始学做农活。但由于右手不方便,最终选择了做生意。他卖过魔芋,卖过红桔,卖过塑料花,也开过预制厂。不久,在开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

 受二哥谭传荣的影响,那年百花盛开的春天他决意要走出大垭口!此时的谭传华不再是浪迹天涯的“流浪者”,而是带着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走出狭地走进万州并办起了“三峡工艺品厂”。

 辛苦半年,雕出了堆积如山的各种笔筒、拐杖和各种各样的神鬼人物造型,而当他精心挑选几件产品去广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工艺博览会时,人家卖出的价格比自己的成本还低,谭传华一时傻眼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谭传华这位堂堂正正的三峡汉子,带着那段浪迹天涯的苦难经历,以及在挫折中磨砺出的抗争人生的不屈精神,支撑着他要开创一番新的事业。勇者无悔!他去广州锦绣中华的苏州街看到:满街的精美产品惟独拐杖和木梳最走俏。

 生产木梳!这不是祖祖辈辈的心血和梦想吗?“我家祖父就是地道的木匠,看来上天注定要我继承家业。”一路上,谭传华开始琢磨,塑料梳有静电,木梳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梳妆市场的主导产品,人人必需,家家必备。现在,人们讲究返璞归真,木梳肯定有市场,说不定还有大市场呢?

 回到万州,雄心已定的谭传华贷款20万元,在双河口一猪圈厂房,开启了他的“木梳之路”。

 忙乎半年,产品出来了。他派了四个骨干到市里去销售,直到黄昏,终于有一位姓张的推销员说:“恭喜,恭喜,今天不孬,卖了2元钱。”两元钱销售收入与二十万元投入相比,实乃微不足道。但它毕竟实现了零的突破,实现了由产品转换为货币的过程。谭传华坚信:成功就在前面!他把这两元钱装入了一个信封让它永久珍藏起来。

 1995年,谭传华才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经历过艰难的推销之旅,烧过价值30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难关挡在了面前:由于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贷款被“卡”,“谭木匠”后继乏力。

 为何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如此艰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之惑。

 1997年8月19日,谭传华“异想天开”挑战金融资本!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

 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引起国内外轰动的奇事,全国乃至全球近百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乘风飞扬。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中国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谭木匠”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木梳第一品牌!

 “中国第一梳”呼唤着第一的发展战略定位。于是,谭传华和他的“谭木匠”在万州试建了几个专卖店,结果营业额出人意外的飙升。初尝甜果的谭传华立即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这一导入,谭传华“斗胆”花去了当年三分之一的利润。同时他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经营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

 1998年3月7日,“谭木匠”与第一家加盟连锁店签约,从此开始了特许经营的发展之路。到2000年初,“谭木匠”专卖店已星罗棋布地开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这年春天,专卖店加盟速度骤降,各地加盟商开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

 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连锁加盟企业都必须遭遇的一道“坎”。能否迈过这道“坎”,考验着企业家的魅力和勇气。谭传华态度坚决,他说,“谭木匠”公司有钱了,坚决不买高档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之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2001年,创业不到8年的“谭木匠”公司终于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雏形。从此,谭传华开创的“谭木匠”走向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事业一步步推向高峰……

诚实立信,谦逊好学

敏锐的智慧,让他放眼天下撞击人生新目标


 很多人至今都不明白,“谭木匠”这个看起来冷冷清清的小店,却为什么会活得如此的舒坦?

 “因为我诚实啊,诚实就是生产力。”谭传华如此道来。原来开专卖店之初,“谭木匠”公司就严格定下规矩:产品一律卖价多少标价多少,不降价不打折。顾客来了,选好梳子付钱就走,不必讨价还价争执半天,所以店里始终给人以“冷冷清清”的印象。这条规矩一直沿用下来,成为谭传华“诚实立企”的标杆。

 有人认为“谭木匠”如今能有400多家连锁店,已经是个奇迹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诚实”的缘故,还可以多开更多的新店。比如2005年,全国各地向谭木匠公司递交加盟申请的报告就有700多份,而经严格考核论证准许开张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盈利保证”。

 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业。他不仅这样苛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属下。他好不容易高薪聘请来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一次与他同坐小车从万州回重庆,路过一个收费站时,这位职业经理人叫司机赶快冲过去,司机因没这样做而被批评是傻瓜。事后谭传华专门派司机去打听那里属于正常的收费站后,他认为这不是一件该不该给钱的小事,这可以折射一个人的品质,他感到把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这样的人非常危险,当机立断辞退了这位职业经理人。这一近乎苛刻的做人原则其实让谭传华得到了更多。

 在人生的旅途中,谭传华坦言自己也有不少失误和遗憾。比如盲目进军影视业令公司亏损几十万元的教训。好在,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他勇于承认,敢于放弃。他深切感悟此生只能做木匠,他说要赋予大自然赐予的木材更多灵性,打造更多贴近老百姓的产品,他所在的研究团正着手向家具业进军。只不过,谭传华锁定的目标将是国际连锁精品店。

 走到今天,有不少人在研读谭传华,看他有何能耐?能让他的连锁店开满全国且几乎家家赢利,这是一位朋友在喝醉之后对他的点评:“你身上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

 的确,谭传华不仅读众多的书,还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不断找人聊天,对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骚客,也有普通的员工,他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启发。

 谭传华总爱笑称自己是个“土包子”,卖的是最“老土”的木梳,花样却不断翻新。然而,在他“土里土气”的背后,隐藏的却正是当今民营企业家所急需的敏锐智慧、国际化视野以及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

    

 三峡都市报记者 蒲小琳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