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田发刚: 6年40本书1000万字
来源:三峡传媒网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03-19 10:06:30

    一个民族的特色从本质上表现为文化,民族文化又集中、充分地表征着这个民族的心理与精神、形象与气质、历史与未来。

    近几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内涵,对生活在恩施州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抢救、继承、创新、发展。

恩施州民宗委副主任田发刚

“抠”书

    《巴东堂戏》、《恩施灯戏》、《鹤峰柳子戏》、《鹤峰傩愿戏》、《建始丝弦锣鼓》、《南剧》、《酉水流域摆手舞》、《土家族器乐文化》、《薅草锣鼓研究》、《清江流域撒尔嗬》等民族民间艺术集成。

    《卯洞司志注释》、《医学萃经注释》、《土家族地区竹枝词三百首》等民族古籍整理;《唐崖土司概观》、《鱼木寨研究》、《容美土司文化》等民族遗迹研究。
  
    《恩施州风味食谱》《恩施州少数民族族谱资料研究》、《恩施方言》、《容美土司文化史
研究》等民族事象研究。
 
    恩施州民族志(重修本)》、《鹤峰县民族志》、《宣恩县民族志》、《来凤县民族志》……

    指着那些堆小山一样挺拔的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宗委副主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发刚说。       

    出第一套书没钱,走的是“集资”的路,我先提大纲,然后到各县民宗局游说,一个县一个或两个课题,课题分担,费用分摊。

    第一套书出来后,上上下下都说好。

    第二套就有了省民委、州政府安排的专款。

    第三套书出之前我先搞新闻发布会,电视台、报社的记者都请来,加大活动宣传推广,另外参会都每个人赠书一套。

    出第四套书时我使出更新的招:《薅草锣鼓研究》、《清江流域撒尔嗬》、《恩施州少数民族族谱资料研究》、《恩施方言》、《容美土司文化史研究》五个课题面向社会招标。

    不到6年,40本书,1000万字,外加一本杂志《鄂西民族》。

    不尽如此,一“书”激起千重浪——

    州委州府领导到州民委现场办公,专题研究民族文化工作,响亮提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打好民族牌",全州民族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得到初步确立。

    全州掀起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和民族风情走廊建设高潮,土司城、风雨桥,就这样出来了。

    2000年,根据州民委的建议,州政府同意确认摆手节、女儿会、牛王节、州庆节为全州性的4大民族节日。

    说到这里,田发刚脸上收获的喜悦藏不住了:“抢救恩施民族民间文化要用行政性、系统性、预见性的思维创造性工作,绝对不能见子打子,要的是一线穿珠!”

    今天,在恩施州,只要有旅游景点的地方,大多都有民族民间文化的参与,在国家4A级旅游景点神农溪,人们在尽情体验山水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饱览土家歌舞;在鹤峰容美土司文化长廊、在咸丰唐崖土司皇城、在宣恩小茅坡营苗族民俗村,人们更多地则是被一种神奇瑰丽的人文精神所感染,文化的魅力甚至超过了自然的山水风光。

“救”人

    “黄大国是一个演巴东堂戏的老艺人。他是2001年前尚健在的唯一一个建国前就开始演堂戏的人,他从艺近80年,能唱200多出戏,但是因为这些民间艺术是口口相传,这些戏文曲牌都保存在黄老的脑海里,可以说黄老就是活资料、活剧本。黄老在世时,我们组织力量,整理出版了《巴东堂戏》。就在这本书2001年出版之际,这位近百岁的老艺人不幸辞世。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对巴东堂戏的抢救工作稍有延缓,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民间艺术都面临着这种境况。”

    田发刚回顾了寻访民间艺术大师的缘由。

恩施土司城

    “就像黄大国老人一样,他们每个人可以说是一座博物馆,人一旦作古,这座博物馆就坍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抢救民间艺术首先就要抢救人。”田发刚说。
  于是,2002年初,在州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倡导下,全州开展了寻访民间艺术大师的活动,把这项活动作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工程,并摸清民间艺术大师人物线索100余人。

    恩施山大人稀,而民间艺术大师大多是一些深山农民,寻访过程是否很艰难呢?

    “其实,说难也不难。”田发刚说,“我们首先就确定了要寻访哪些方面的艺术大师。从艺术品种、有无传人这些方面去了解。”

    “除了民宗委和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走村串乡深入了解情况外,基层老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在民间采风过的文化工作者,对民间艺人了解多、感情深,他们的帮助是我们寻访的一条捷径。”田发刚笑着说,“另外,我们组织了一些相关的民族民间文化表演,一些年岁较大的绝艺传人都出来表演亮相,很多艺术大师就是在这些表演活动中被发现的。” 
 
    为寻访民间艺术大师,各县市纷纷组织了演艺大赛,如巴东溪丘湾民族艺术节、建始广润文化节、咸丰和鹤峰摆手舞大赛、利川龙船调民歌节等。

    2003年6月,经州政府确认,命名其中16人为"民间艺术大师",并每年给这些民间艺术大师每人发津贴1200元。2005年8月,又有10位"民间艺术大师"浮出水面。

    民间艺术大师的寻访也推进了恩施州民间文化的保护工程和民俗生态区的建设。其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2005年8月底,州政府也命名了以民间艺术大师带动的2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些有代表性的品种得到出山机会,2004年先后10名农民民歌手上中央台录制节目;同年组织民间文艺表演队到武汉高校演出;2005年民间表演队参加中国德夯鼓文化节,组织“肉连响”艺人参加民族健身操比赛,该节目在比赛中获金奖。一系列民间表演活动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文化旅游业正在兴起。一些外地游客到恩施来就是为了看恩施的民俗表演。

    在恩施晚报副总编辑谭笑2003年主编的《寻访民间艺术大师》一书中,州长周先旺为该书作序。序言称,寻访民间艺术大师的活动是抢救、继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新起点。

    “我是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福星”,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田发刚自信地说。背后的墙上悬挂着鹤丰县画家赵平国赠送给他的“第二代土司王”的“烙画”, 土司王笑微微地看着他。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