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虽然在深圳有车有房有工厂,但总是在夜深人静月满西楼时,他的思绪就会带着大海的波涛,飞越关山万重,澎湃在生他养他的重庆万州。
4月23日,我们在万州双河口再次见到文家涛时,尽管还有两天,他投资的电子厂就要开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但他依然还是那样地文质彬彬不急不躁,只是在他兴奋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疲惫。
"能为家乡做点事情,再苦再累也有劲"。文家涛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疲惫。他说,从租厂房签合同到开业,只有一个月时间,需要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等等事情,只有抢时间没日没夜地工作。
在万州一家单位的二楼,是文家涛租下的车间。从近800应聘人员中,筛选出来的近200员工正在做上岗前的准备。一位王姓女生告诉记者:"感谢文总,给了这个工作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加倍珍惜。"
"在万州办厂,有些困难,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克服的。虽然在万州投资的是个车间,但毕竟还是为家乡父老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具有标本意义,吸引和诱惑更多在外地创业的家乡人回家创业。这是我为万州厂取名叫'群创'的原因。"
文家涛为这个名字的注解是:一花独放不是春,共同富裕春满园。
"每个人心头都有一头雄狮,一旦经历碰撞后猛醒,就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文家涛断定。
认识文家涛,是阳春三月,在深圳龙岗。
这位面容谦和的三十岁男子,给人的第一印象,话不多,有主见。显得沉稳和干练。尽管春天阳光下的龙岗城区异常的美丽,但文家涛却一边驾车,一边不断地电话安排着厂里的工作。在龙岗城郊,两座高耸的厂房间,"深圳市群益电子厂"几个金属大字赫然在眼前。文家涛介绍,这是10多年打工汗水的结晶。
13年前,17岁的文家涛因为家里缴不起上中专学校的学费,噙着失学的泪水,背床被盖,踏上了打工之路。初次打工是在武汉一家小餐馆打杂,帮工洗碗、洗盘子。尽管当时连自己都认为是一种底层的工作,因为每个月能挣250元薪水,还是弥补了他心中太多的委屈。
几个月下来,当文家涛把每个月省下来的200元钱寄回家中时,他心里想到的是贫穷的家庭仅靠每个月200元的积蓄,要帮助致富是不现实的。勤劳朴实的他开始酝酿自己的梦想———自己开餐馆当老板。他处处留心,偷师学艺。由于为人谦逊,踏实,深得大师傅的好感。在夜深人静时,他便偷偷来到厨房,像模像样地"干"了起来。同时,面对餐馆里南来北往的人吃吃喝喝,高谈阔论,使文家涛听到了许多新鲜事后,也长了不少见识。打工一年的他,认为一个山里的孩子在这里已经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于是,他没有瞻前顾后,为了梦想,怀揣刚刚领到的一个月工资,只身前往深圳龙岗。
选择深圳,因为那是创业者的天堂。十年后的文家涛这样评价当时的选择时,话语中还有一份成就感。
初到龙岗,他进入了一家台资电子厂干杂活。眼见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茬又一茬,文凭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文家涛又做了一次选择,决定凭自己在武汉的偷师学艺,开家餐馆。
说干就干,依靠借来的2万元钱,很快他就在龙岗的一条僻街开了家川菜馆。本钱不足,他想用劳力拼。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骑着自己从废品店买回的一架破自行车到农贸市场买菜,晚上守夜市要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一年下来,身上的汗水没干过,但餐馆却亏了,只好关门。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现在,文家涛总结得很从容。然而,在当年,年近20的文家涛却感到头上的天塌下来了。在繁华的都市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里,他被彻底遗忘。迷茫的眼神、疲惫的身心、孱弱的身躯,交织成绝望,使他漫步到海边,想到了自杀……
大海无言,暗中澎湃。湿润着那颗绝望的心。"有勇气死,为什么没有勇气活?"——文家涛反问。
那一夜,他与大海的碰撞,终于激活了深藏在心底的那头雄狮。一种渴望、一种气流,从骨子里升起,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大海一样地从容和冷静,活出大海一样的胸怀和气魄。这句话被他珍藏在日记里。
从大海边回到龙岗,已是次日朝阳升起的时候。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马路边迎着朝阳摇曳的椰子树。使文家涛的心底充满了激情,眼神也更加坚定。
文家涛又走进了一家台资电子厂,做了一名普通员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电子厂后,他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老板们为了赚钱,除了不断的要求工人们加班以外,一点管理好厂、经营好厂、发展好厂的思路都没有。他又想到了出走。但这一次,精明的台湾老板意识到了这位年轻人是个有思想的人,不但不要他走,而且还要找他推心置腹的谈谈。
机会光临。文家涛与老板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向老板谈到了对工厂应该怎样人性化管理,应该怎样去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老板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讲得头头是道,当即就提拔他当了课长。有了用武之地,文家涛很快就在自己管理的车间里推行了生产效率的改革。短时间内,利用人家的平台,他把自己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老板很快就提拔这位年轻人当了厂长。
在打工一族中,以20岁的年龄就当上千人以上的厂长,没有几扳手是服不了人的。此时,文家涛想到的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个人的本事再大,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都难以完成各项任务。由于自己的切身经历,他一边善待身边的每一名员工,还通过老板逐渐划拨一批厂里的中层干部归他管理,他不断将自己人性化管理工厂的思路融入其中,效果很快就出来了,全厂的产值每月呈直线上升。
渐渐地,文家涛凭着自己的本事,在龙岗的电子行业一炮走红,一家4000人的大厂要挖他过去。为了让自己到更大的熔炉里去锻打,锤炼,文家涛再次向老板提出辞职。
进入了大厂,文家涛凭实力很快就当上了经理,老板不但给他分了两室一厅的住房,还让他把一家人都接到了身边。管理着几千人的摊子,文家涛在一年时间里把全厂效益提高了20%。老板每月支付给他近万元工资,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现在的岗位上,投向了远方。
人生要经得起摔打,只有经过摔打的人生才会产生从容,有了从容,也就有了财富。——文家涛感悟。
没有经过痛定思痛的经历,是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负责万州厂的王经理,说起比自己年轻20岁的老板,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痛苦的经历,改变了文家涛对事物的认识,一下子稳重内敛起来。通过自己在电子厂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他又开始了二次创业。这一次,他不是自己直接跳出来,而是租了间民房,邀请同样在龙岗打工的姐姐出面负责管理,自己招聘了七八名工人,开家小作坊,从一些大电子厂接些小业务。
尽管自己是一家大型电子厂的经理,尽管自己熟谙电子生产的技术、门道,但在电子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深圳,不相信眼泪。七八个人的小作坊如同一片飘零在茫茫大海上的落叶。再次创业,带给文家涛的是小作坊天天亏损。他唯一的办法只有将自己和老婆每月的万余元工资,全部填补亏空。在自己的执着坚持下,当初风雨飘摇的小作坊,终于成就今天的大厂。
自己的工厂一边在亏损,打工管理的大厂却效益翻番,正当文家涛喜忧参半的时候,打工的厂里又派他去参加了魔鬼般的管理培训。等他学成归来,自己的小作坊已经亏损了5万多元。但他没有灰心气馁,为了改变眼前的一切,文家涛理智决定,自己再立门户。
“现在想起来,在债务缠身的当时,要辞掉一份高薪工作,内心深处也有过胆怯。但更多的是一种勇气,一种连死都不怕的勇气。才有更多的从容。”文家涛说。
辞职后的文家涛,给自己的工厂起了一个叫"群益"的名字。用他的话说,就是让跟他干的工人都受益。有了这样的大气,他工厂的工人很快从几人增加到几十人,再到上百人。由于当初打工时接触的做电子生意的人比较多,人员又好,文家涛所生产的变压器等电子产品的销路十分走俏。通过自己的所学,他不但将产品多样化,而且在管理上做到更精细,质量上更完美。
很快,他创办的深圳市群益电子厂在龙岗一炮打响,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发达国家。
工厂有了做不完的订单,家乡有一大批人却正在待业,两者之间如何有机结合?回家投资办厂——文家涛反哺。
南国遍地是工厂,缺乏的是工人,有做不完的订单,而三峡库区许多人正在寻找就业岗位。把沿海的工业经济带回三峡去。怀揣这样一个梦,文家涛回家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
家乡的变化,使这位游子有了大胆的想法。2005年元旦,在万州区高升镇,文家涛租房安装了从沿海带回的生产设备,还派出技术工人,千里迢迢赶回万州,在高升镇办起了群益电子厂的分厂,很快就拥有了100人的生产规模。文家涛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在珠三角劳动力紧缺的今天,万州、乃至三峡地区,还有很多的移民、下岗职工谋不到事做,想着老乡们为了谋份职业那种期盼的眼神,他觉得作为一名漂泊在异乡的创业者,应该回报家乡。
今年春节后,文家涛就寻思着将高升镇的电子厂搬到双河口移民新城,因为那里有更多的移民兄弟需要解决就业。事遂人愿,短短1个月,文家涛的群创电子厂就在双河口开业了。对群创的发展,他有三部曲:第一阶段招工200人,第二阶段500人,第三阶段800人。文家涛最大的心愿就是"根扎万州,物流四海"通过他的带动,能够吸引更多的电子企业到三峡来发展,以绿叶对根的情谊反哺家乡父老。
三峡都市报记者 侯长青 杨 斌